材料一:
2023年8月24日,日本罔顾国际社会和组织的质疑和反对,强行启动了核污水排海计划,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至太平洋。根据该计划,核污水排海时间将至少持续30年,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完成首次排放需要17天左右。核污水排海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逆的,造成的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影响更是全世界和长期的。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严重破坏全球海洋生态系统。自2013年福岛核污水泄漏事件以来,曾多次检测出于太平洋海域打捞出的鱼类含有放射性物质。例如,2019年福岛县鱼联曾捕获到铯元素严重超出标准的“斑瓮鳐”……将这些核污水直接排放入海,一旦通过海洋生物进入食物链,会通过食物链传导和累积放大效应,对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严重损害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生物多样性。
(选自光明网《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将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材料二:
研究显示,大量塑料垃圾污染湖泊、河流和海洋。若不采取有效行动,到2040年,预计每年将有2300万至37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水生生态系统,相当于全球每一米海岸线将有50公斤塑料垃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的报告《从污染到解决:全球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评估》指出,塑料在海洋垃圾中占比最大、有害度最高且持续最久,至少占海洋垃圾总量的85%;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估计有7500万吨至1.99亿吨,无论是海底沉积物中还是海滩上均可见其身影;塑料污染正成为地球化石记录的一部分,“人类世”的一个特征,甚至有一种新的海洋微生物栖息地被命名为“塑料圈”。
(选自新华社《减少海洋塑料污染亟需全球行动》)
材料三:
据环球网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海洋生物的数量已减少近一半。如何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呢?国家海洋局网建议: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技术支持。据环球网报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海洋噪声越来越严重,螺旋桨、声呐等在海洋中产生了各种噪声,这些噪声已干扰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要“静”化海洋,降低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影响;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保证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选自人民网《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中的可爱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