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下·东台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题目。

    笔缘

    丁立梅

    ① 做这个,得耐得住性子,还要耐得住寂寞。

    ② 我是被他店里的古朴吸引住的。

    ③ 店门口,青花蓝布之上,悬一支特大号的毛笔。笔杆是用青花瓷做的。谁舍得用这笔来写字啊,得收着藏着才是。

    ④ 这是边陲古镇。一街的鼎沸之中,它仿佛一座小岛,安静得不像话。

    ⑤ 我也才从那大红大绿的热闹中走过来。看见这店,身旁的大红大绿全都走远了,喧闹声响也都走远了,人自觉静了。

    ⑥ 怎么能不静?看他,静静的一个人,像支悬在墙上的狼毫 。白衬衫,褐色皮围裙,戴一顶卡其帆布帽,安坐于店堂口,手握镊子,膝上摊一堆说不上是什么动物的毛,一根一根地掠。他每拣一根,都要对着光亮处仔细看一下,分辨出毛的成色、锋颖、粗细、直顺;等等。复低头,再拣。这样的动作,他不厌其烦地做,一做十五年。

    ⑦ 店堂狭窄,只容一人过。两边墙壁上,悬着字画。笔架上,各色各样的毛笔,或插着,或悬着,或躺着。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总有成百上千支吧。这些,全都出自他的手。一根毛一根毛地挑出来,然后,浸泡于水中,用牛角梳慢慢梳理,去绒、齐材子、垫胎、分头、做披毛,再结扎成毫。他说,做成一支毛笔,要一百二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

    ⑧ 从前他不是做笔的。他父亲是,他父亲的父亲也是,算是祖传了。父亲做笔,名声很大,方圆几百里,都叫得响。有个顶有名的书法家,专程跑上几百里,去买他父亲做的笔,一买几十年。书法家说,不是他父亲做的笔,那字,就不成字了,总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

    ⑨ 父亲临终前,难咽气,说断了祖宗手艺。他当时在一家机械厂任职,还是个副厂长呢,多少人羡慕着啊。可是,为了让父亲能闭上眼睛上路,他选择了辞职,拿起镊子和牛角梳。

    ⑩这一做,就放不下了。说是热爱,莫若说是习惯了吧。每天早上醒来,他总要摸摸镊子和牛角梳,再把室内所有的笔,都数上一遍,才安心。这种感情,不能笼统地说成执着或是热爱。它是什么呢?就好比你饿了要吃饭,你渴了要喝水,你打个喷嚏会流眼泪,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哎呀,说不清啦,最后他这么说。

    ⑪ 他辗转过不少地方,带着他的手艺。“我这卖的不是笔,卖的是懂得。”他说。现在,能静下心来写字画画的人少,懂得欣赏这种手工艺的行家,更少了。他来到这边陲小镇,一年四季观光客不少,也总能碰上一两个懂笔的知己。所以,他住了下来。有个安徽的书法家,问他订制了十万块钱一支的羊毫。那得在上万只羊身上,挑出顶级中的顶级的毛,没有任何杂质,长短色泽粗细都一样。他为做这支羊毫,花费了半年时间。

    ⑫ 遇到它的人,值!他笑了。房租却越来越贵,原来的店铺有两大间呢,宽敞明亮的,好着呢。现在只剩下这么一小间了,他说。

    ⑬ 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念初中了。孩子却对做笔没兴趣,有时放学回来,他苦心劝说,让他们帮着拣毛,他们却弄得乱七八糟的。做这个,得耐得住性子,还要耐得住寂寞。

    ⑭ 他姓章,叫章京平,江西人。他在他做的每支笔上,都刻上了他的名字。

    ⑮ 我不懂笔。但我还是问他买了两支,八十块钱一支。笔杆上,镶了一圈青花瓷,很典雅。我带回来,插在书房的笔筒中。外面的桂花或是梅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我会掐一两枝回家,和这两支毛笔插在一起。

    (选自《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有删改)

    [注释]① 狼毫: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  ② 羊毫: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

    1. (1)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边陲古镇里小店“安静得不像话”,来衬托章京平“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 B . 文中第⑬ 段用插叙的手法,使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富有变化,人物形象更饱满。 C . 房租越来越贵,章京平为自己只剩下一小间的店铺,赚不到钱而愤愤不平。 D . 文章的末段既与标题“笔缘”相照应,又深化了中心,表达了“我”对章京平的敬佩。
    2. (2) 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进店攀谈,章京平介绍做笔工序。→父亲临终嘱托,①。→书法家订购羊毫,②。→孩子对做笔没有兴趣,章京平苦心劝说。→“我”不懂笔,仍购买两支典雅的毛笔。

    3. (3) 请品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

      ①白衬衫,褐色皮围裙,戴一顶卡其帆布帽,安坐于店堂口,手握镊子,膝上摊一堆说不上是什么动物的毛,一根一根地拣。(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每天早上醒来,他总要摸摸镊子和牛角梳,再把室内所有的笔,都数上一遍,才安心。 (从词性的角度)

    4. (4) 第⑪段说:“我这卖的不是笔,卖的是懂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 (5)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或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