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拓展与应用】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制作”评价量表 | |||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
指标二 |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 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 形态扭曲与实际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