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日常课堂内外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度融合,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验性,更鲜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可以避免“单一式”讲授,通过参与国庆节升旗仪式,观看神舟十二载人飞行等重大活动,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场表达的“组合式”发声,让爱国情怀渗透到青少年的血液中。

    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要使受教育者激发“爱”的情怀,要充分运用好载体尤其是人文资源。比如,依托祖国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通过宣传展示,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领略壮美河山,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同时,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摘自《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更鲜活》)

    【材料二】

    无论文字叙事、文艺表演还是电影创作,近年来,这些文艺作品频频“出圈”。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到扶贫主旋律热播剧《山海情》,从聚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春秋》到脱贫攻坚壮丽画卷《山河锦绣》,从用匠心传承经典的《典籍里的中国》到能“百世流芳”的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真实地还原出细针密线勾连起的人物关系,从细腻的表达中捕捉到先辈的神韵。他们近在咫尺,引起“强国一代”的强烈情感共鸣。

    (摘自《精品“频频出圈”,主旋律激越昂扬》)

    【材料三】

    以下是对安徽省12座城市17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问卷内容

    统计数据

    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41.5%

    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30.5%

    拥有权利和社会地位

    17.2%

    拥有财富,事业兴旺

    10.8%

    (摘自《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教育策略》)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爱”的情怀。 B . 近年来,一些主旋律激越昂扬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 C . “单一式”讲授缺乏体验性,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是无效的。 D . 文艺创作者真实与细腻的表达能够缩短观众与作品的距离。
    2. (2) 下列对材料三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超过一半青少年认为,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B . 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认为为家庭做出贡献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C . 大部分青少年认为,人生价值的落脚点在“国”和“家”。 D . 只有少数的青少年认为拥有财富,事业兴旺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3. (3)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哪些形式,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