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芳

    汪曾祺

    小芳在我们家当过一段时期保姆,看我的孙女卉卉。

    她是安徽无为人。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北京人所说的“安徽小保姆”,多一半是无为人。她们大都沾点亲。

    小芳先在一家待了三个月,伺候一个瘫痪的老太太。老太太倒是很喜欢她。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小芳不愿意伺候病人,经过辗转介绍,就由她妹妹小华带到了我们家,一待就待了下来。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关系一直很好。

    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庐剧是无为一带流行的地方戏。我问过小华:“你姐姐是怎么学会庐剧的?”——“村里的广播喇叭每天总要放几段庐剧唱片,她听听,就会了。”无为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一共只念过四天书,也不识谱,但想进了团可以补习,就录取了她。小芳还在庐剧团唱过几出戏。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庐剧团后来改成了县剧团,小芳的父亲有点后悔,因为到了县剧团就可以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她是很可能唱红了的。庐剧的曲调曲折婉转,如泣如诉。她在老太太家时,有时一个人小声地唱,老太太家里人问她;“小芳,你哭啦?”——“我没哭,我在唱。”

    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做饭,洗衣,这些都不要她管。她的任务就是看卉卉。小芳看卉卉很精心。城市育儿的一套,小芳都掌握了。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卉卉小时候长得很好玩。很结实,胖乎乎的,头发很浓,皮肤白嫩,两只大眼睛,谁见了都喜欢,都想抱抱,小芳于是很骄傲,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

    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小芳就在一边整理卉卉的衣裳,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

    卉卉有很多衣裳--她小姑、我的二女儿,就爱给她买衣裳,买很多玩具。小芳有时给她收拾衣服、玩具,会发出感慨:“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

    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

    小芳送卉卉上幼儿园。她用脚顶着教室的门,不让老师关,她要看卉卉。卉卉全不理会,头也不回,蹭蹭蹭蹭,走近她自己的小板凳,坐下了。小芳一个人回来。她的心里空了一块。

    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娘表哥李德树。她从小就不喜欢李德树,越大越不喜欢。李德树相貌猥琐,小芳看见他就讨厌。李德树的家境原来比小芳家要好些,但是他好赌,赌得只剩下三间土房。他不务正业,田里的草长得老高。这人是个二流子,常常做出丢脸的事。

    小芳一天也过不下去,就天天回家哭。哭得父亲心也软了。小华后来对我们说:“究竟是亲骨肉呀。”父亲说:“那你走吧。不要从家里走。李德树要来要人。”小芳趁李德树出去赌钱,坐火车到了北京。她实际上是逃出来的。

    小芳为此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

    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领结婚证那天,小芳自己都没去,是她父亲代办的。表兄妹是不能结婚的,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这个道理,小芳的奶奶当然不知道,她认为这是亲上加亲。小芳的父亲也不知道。小芳自己是到了我们家之后,我的老伴告诉她,她才知道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村干部应该知道,何况本人并未到场,怎么可以就把结婚证发给他们呢?

    过些日子,小芳的父亲来信,叫小芳快回来,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

    小芳到了木田,跑到法院去吵了一顿:“你们收了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办离婚?”法院不理她。小芳就又回到北京来了。

    我们有个亲戚在安徽,和省妇联的一个负责干部很熟。我们把小芳的情况给那亲戚写了一封信,那位亲戚和妇联的同志反映了一下,恰好这位同志要到无为视察工作,向木田法院问及小芳的问题。

    法院最终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但要小芳付给李德树九百块钱。小芳的父亲拿出一点钱,小芳拿出她的全部积蓄,另外又借了一点钱,陆续偿给了李德树,小芳自由了。

    李德树拿了九百块钱,很快就输光了。

    小芳离开我们家后,到一家个体厂去做糖果,在丰台。厂里有个小胡,是小芳的同乡,每天蹬平板三轮到市里给各家送货,小芳有一天去看妹妹,带了小胡一起去。小华心里想:姐姐怎么把一个男的带到我这里来了?是不是他们好了?看姐姐的眼睛,就是的。小华悄悄地问:“你们是不是好了?”姐姐笑了。小华拿眼看了看小胡,说,“太矮了!”小芳说:“矮一点有什么关系,要那么高干什么?”据小华说:“我姐喜欢他有文化。小胡读过初中。她自己没有文化,特别喜欢有文化的人。”

    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

    我们的卉卉有很多穿过的衣裳,留着也没有用,卉卉的妈就给小芳寄去,寄了不止一次。小芳让她的卉卉穿了寄去的衣裳照了一张相寄了来。小芳的卉卉像小芳。

    小芳一直很想卉卉。她来信要卉卉的照片,卉卉的妈不断给她寄去,她要卉卉的录音,卉卉的妈给她录了一盘卉卉唱歌讲故事的磁带。卉卉的妈叫卉卉跟小芳说几句话。

    卉卉扭扭捏捏地说:“说什么呀?”

    “随便!随便说几句!”卉卉想了想,说:“小芳阿姨,你好吗?我很想你,我记得你很多事。”

    听小华说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

    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

    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第一个主顾家,尽管“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这说明小芳深受老太太的喜爱。 B . 文章开头写“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与结尾“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形成对比,说明小芳的婚姻又失败了。 C . “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我”对小芳的这种行为很欣然,为小芳,也为卉卉。 D . 小芳与李德树是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在小芳不同意的情况下,她父亲代办了结婚证,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农村的落后愚昧。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太太家里人问她:“小芳,你哭啦?”——“我没哭,我在唱。”这是小芳为自己的命运不好而哭,但当别人问她时,她强颜欢笑说自己在唱庐剧。 B . 小芳在为卉卉收拾衣服时,感慨道“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将二人的命运构成对比,同时也为后文写小芳的贫寒家境做了铺垫。 C . 小说最后运用设问手法,“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既给人以想象空间,也与小芳在我们家照看卉卉睡午觉的情形遥相呼应。 D .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小芳的命运,叙述语言直白平淡,包含了作者对小芳命运的叹息和同情,而对小芳父亲则感到既可恨又可怜。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4. (4) 有人说,“女性的独立,只能靠自己来争取”。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芳是如何争取自己的独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