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屈原履忠被谱,忧悲愁思,独依《诗》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耈,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失,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之露才扬已,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①,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已,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序》,有删改)

    注:①“椒”指大夫子椒,“兰”指令尹子兰。

    材料二: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依道径,以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騷经>序》,有刪改)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屈原执履A忠贞B而被谗C邪D忧心烦E乱F不知G所诉H乃作离骚经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危言”与成语“危言危行”的词义相同,与成语“危言耸听”的词义不同。 B . “谓”,是“称作”的意思,与“谓之天门”(《登泰山记》)的词义相同。 C . 犹,此处是“仍然,还”的意思,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的“犹”词义不同。 D . 风,此处指的是“国风”,指地方乐调、民歌。文中的意思是“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作《离骚》和《九歌》,都是因为忠贞之言不被采纳,心中无限忧郁悲愤无处宣泄,因此借以抒发郁结之情。 B . 班固认为屈原之死丧失了高明,而污损了自己的廉洁品德;但在王逸看来,班固否认了屈原也就否认了文学的怨刺功能。 C . 屈原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他曾整理了王族的家谱,率领那些贤良之士,来严格要求国中贤士。 D . 《<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逡巡以避患,虽保黄看,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②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5. (5) 班固认为屈原之词“露才扬己,怨刺其上”,王逸却认为其言“殆失厥中”,结合材料,谈谈王逸不认同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