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福田模拟)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说风雅
    赵丽宏

    ①“风雅”这个词最初的源头,大概源于《诗经》吧。风、雅、颂,是《诗经》三部分的名字。风是(1);雅是宫廷乐歌,典雅之乐;颂是祭祀乐歌,就是颂歌。后人取风和雅组成“风雅”这样一个词,这是汉字的奇妙。颂歌并不是人人爱唱,更不是人人爱听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所以,“风雅”这个词,绝不会被“风颂”或者“雅颂”替代,这也是人心所向,约定俗成的事情。

    ②何谓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古人读书吟诗、下棋抚琴、玩水赏月,都是风雅的举动。

    ③以前有人这样说:“雅士琴棋书画,俗人柴米油盐。”把柴米油盐和风雅对立,其实很没有道理。会琴棋书画的人,怎么离得开柴米油盐呢?没有柴米油盐,连果腹都成问题,哪里有力气去摆弄琴棋书画?是人,都难免世俗,要挡风遮雨住房子,要御寒保暖穿衣服,要吃饭,要喝水,这是做人的基本需要,无法避免的。风雅,似乎是衣食无忧之后的闲情逸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做人的情调。现代人所说的风雅,和古人的风雅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承的。

    ④风雅的反义词和对立面应该是粗俗和庸俗。何谓粗俗?何谓庸俗?这是无须多解释的,一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行为,一切虚伪和夸张,一切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是粗俗和庸俗。知道粗俗和庸俗是什么,反过来也会对风雅认识得更明晰、更深刻。

    ⑤风雅,和钱财的贫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清贫者,可能以他独特的方式显示出风雅来。烛火下读一卷旧书,陋室里养一盆幽兰,喧嚣中听一首名曲,只要会心用情,都不失为风雅之士。而有些腰缠万贯的富豪,尽管衣冠楚楚,名车代步,挥手问黄金钻石光芒夺目,然而,他们的眉飞色舞和颐指气使却和风雅沾不上一点儿边。

    ⑥风雅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寄托,是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寻求。然而,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或参加文化活动,这就有了一个和风雅相关却又相悖的成语---  (2) , 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也许超过“风雅”这两个字。

    ⑦风雅与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城市,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城市发展如果不考虑文化建设,不考虑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城市再繁华、科技再发达,它也可能是贫瘠的、荒蛮的、落后的。

    (选自《杂文选刊》2023年第12期,有删改)

    1. (1) 将文章两处空白补充完整。
    2. (2) 下列对文言文材料与本文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禹锡身居陋室,陶渊明采菊东篱,两人都安贫乐道,体现风雅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B . “风雅是心灵的需要”,苏轼承天寺夜游和密州出猎都缘于心灵所需,都是风雅的。 C . 本文认为一切没有修养的行为都是粗俗,可见陈继儒“不尚虚礼”的行为并不风雅。 D . “闲”并不是无所事事,从张潮列举的举止看,“闲”应理解为本文所说的闲情逸致。
    3. (3) 分析第②段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4. (4) 文章第③段认为风雅和物质不能对立,第⑤段又认为风雅与贫富没有必然关系,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5. (5)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和娄三公子,谁的言行举止更符合本文“风雅”的标准?请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6. (6) 有人认为深圳是一座风雅的城市,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