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4·河池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上转扇舞袖、挥棒耍枪,台下座无虚席、欢呼不断,日前,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程的一段上课视频火遍全网、引发热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成为高校“顶流”,绝非个例。近年来,天津大学的“泥人张百年技艺传承与经营实践”广受学生好评,山东大学的“中华文化体验与传播”被学生誉为“最棒选修课”,厦门大学的“国剧赏析”堂堂爆满……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走进高校课堂,成为备受青年学生追捧、喜爱的“宝藏”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叫座”又“叫好”,见证了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许多青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他们青睐汉服唐装,追逐非遗文创,流连名胜古迹,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倾心认同。这场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破圈”相遇,为我们更好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金课”带来不少启示。

    精炼优质内容是根本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往往学分有限、学时紧张,从丰富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富矿”中甄选和提炼出优质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着重提炼展示中华民族独有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着重生动地讲授中华文明内蕴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分布地域广、传承形式多,各地区各领域都保留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育人内容,这对高校依托专业优势打造传统文化拿手课、就地取用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引入他山之石打造传统文化新鲜课等,既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便利。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高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积极意义。
    2. (2) 精炼优质内容的做法是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的。
    3. (3)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知识,分析为什么既要就地取用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又要引入他山之石打造传统文化新鲜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