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程
①一个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因为进入诗歌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
一
②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③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也藏匿着自然、历史、传说、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
④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名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戍人的哀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⑤不过这种负性情绪可能被传统文人的献愁供恨夸大了。真正走进了它的深处,就会领悟到“生活在别处”。这里有迷人的边地风景:“山开地关结雄州,万派寒泉日夜流”;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火热的生活:“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市场繁华,物品丰饶,交织着四面八方的口音,穿梭着不同民族的身影。
二
⑥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了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⑦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交融无间:“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潋滟,莲叶田田。
⑧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透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这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⑨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三
⑩古诗词中,不少地名寄寓了道德的力量,价值的指向,对作者是自勉自励,更向读者标举了立身处世的姿态。
⑪暂且收拢目光,看向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苏武被匈奴扣留,远放此地牧羊十九载。“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饱受冻馁之患,始终心怀故国。威武不屈,日月可鉴。
⑫古诗词中,还时常借助自然形胜,提供一种启示。这样的地名,有关气度和胸怀,视野和境界。不妨将目光改换方向,移向莽莽苍苍。大山无语,峰峦悄然,把深沉的蕴涵,留给那些睿智的灵魂,来破译和解读。《望岳》是杜甫登临泰山的憬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高。”气魄决定格局,自然和精神的绝美风景,都只向阔大的胸襟敞开。
⑬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碣石摹写萧瑟荒寒,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首阳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于此隐居,喻示着揉守高洁。烂柯山,樵夫看童子下棋,一局未终斧柄已烂,比况了沧桑巨变。
⑭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
四
⑮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
⑯认识到这一点,便会从眼前望到遥远,自此刻看见过去。今天和昨天之间,被一条无形而坚韧的纽带牢固地绾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谢灵运)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⑰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⑱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
⑲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
(摘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