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孝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智者则天下不足有也。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不能以远;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嗺筋,而不可使有闻也;瘖者可使守圉 , 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节选自《准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珪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断以蒯聩之事。昭帝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上曰:“如卿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崇儒学》)

    [注]①嗺:口动的样子。②瘖:同“喑”,哑。③圉:马圈。④隽不疑:昭帝时为京兆尹。⑤蒯聩:春秋时卫灵公世子,逃亡国外,灵公死后,孙辄继位,他要回国争夺帝位,辄拒而不纳。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是故A任一人B之力者C则乌获D不足恃E乘众F人之智者G则天下不足H有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指无论、不分,与《<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无”意思不同。 B . 致,指到达,与《兰亭集序》“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中的“致”意思相同。 C . 因,指依循,与《屈原列传》“屈平不与,因谗之”中的“因”的意思不同。 D . 信,指确实,与《离骚(节选)》“苟余情其信芳”中的“信”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主治理天下要让群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利用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借助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 B . 大禹治水,兴修水利,但不能使江河西流;后稷垦荒,引导百姓务农,却不能让禾苗在冬天生长。君主不是圣人,所以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C . 如果根据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根据技能安排合适的事情,那么人们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和困难,也不会因无法胜任而出现过失。 D . 唐太宗认为用人要以德行、学识为本,使用合适的人才是治国的关键;王珪认为臣子要有学问,要能借鉴前人的言行处理问题。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

      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

    5. (5) 材料二中王珪陈述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