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锡山模拟) 阅读回答问题。

    一碗“雪花面”

    马海霞

    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家里有白菜、豆腐,还有挂面。我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煮上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坨了就不好吃了,母亲回来若看到

    ②发愁时,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他肯定不会嫌弃。我找个大碗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推却。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③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位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说外面天冷,风又大,吃了不舒服。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天天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下班时间来取鞋子的多

    ④父亲见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盛了一盘菜,他要和瘦大叔一起在街边吃。父亲这是犯了哪门子邪 , 这么冷的天,要和瘦大叔在街边吃饭?父亲不理我,把酒瓶装左口袋里,一手端面一手端菜,径直出了家门

    ⑤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还以为他俩是多年不见的旧友呢。

    ⑥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直聊到要上班了,我又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了话匣子

    ⑦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二百里远的外县买石灰,走时奶奶给父亲准备了两顿饭的干粮和水,等买上石灰,却发现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已经走出五里路,半路上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找水喝,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⑧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说是粥,菜窝窝也是野菜多,玉米面少。女主人说,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

    ⑨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吃菜窝窝。这让父亲很感动,若人家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

    ⑩那顿饭吃得父亲肚子里热乎乎的,这么多年一直没忘记。

    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实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却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也不缺我这一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亲人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是情义。

    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儿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寒意全无。

    ⑬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以“一碗雪花面”来组织内容,写了雪天我主动提出和父亲一起陪瘦大叔吃面的故事。 B . 小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C .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中“吃吧”貌似真诚热情,实际表现了“我”急于将面送出又要显出大善人的模样,却忽视了瘦大叔意愿的心理。 D . 小说结尾⑬自然段揭示了社会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的主题。
    2. (2) 小语觉得①、②自然段中的两个“满满”意蕴丰富,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你帮他完成批注。

      ①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

      ②我找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

      批注:

    3. (3) 文章第④自然段中写道:“父亲这是犯了哪门子邪”你认为父亲是中邪了吗?为什么?
    4. (4) 小语和小文在讨论时产生了分歧,小语认为文章⑦—⑩自然段的内容与文章标题不符,可以删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