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 1. (2024·锡山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北固山下,王湾吟出的“”两句诗,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⑥一场春雨过后,小文看到满地的落花有些伤感,我们可以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来安慰他。

  • 2. (2024·锡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太湖,xiāng(  )嵌在锦绣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若瑶池仙境,是人们____的梦里水乡。清淤、治藻、调水、禁渔、修复……十年的精心呵护,水质跃升、芦花摇yè(  )、鱼虾肥美,越来越年轻了。无锡,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波最美的那一方,浓缩了一座城对美的追求。她踏着轻盈的步伐,(  )然向人们走来……

    1. (1) 给加点字注音。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xiāng 

      ②摇yè 

    3. (3) 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心无旁骛 B . 心驰神往 C . 引人入胜 D . 心潮澎湃
  • 3. (2024·锡山模拟) 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伴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国潮服饰应运而生。

    ②服饰与文化思潮紧密相连,往往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尚。

    ③比如以醒目汉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运动服、印有民族特色纹样的外套,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④国潮服饰多以彰显民族文化、追求原创个性为设计理念,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⑤比如通过服装图案、色彩、材料和装饰等设计手法来表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用服饰语言为生活存照,颇受人们喜爱。

    A . ④①②⑤③ B . ⑤③②①④ C . ②①④③⑤ D . ①②⑤③④
  • 4. (2024·锡山模拟)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级将要举行爱国主题诗歌朗诵会,小明同学准备搜集南宋时期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岑参等人的作品进行朗读。 B . 小语同学在参观钱锺书故居时了解到先生是无锡人,想到自己曾读过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 C . 小文同学在整理笔记时发现古代诗文体裁丰富,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古诗中的歌行体,《送东阳马生序》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D . 小锡同学对于古代的一些习俗特别感兴趣,在学习了《游山西村》这首诗后,他知道“腊酒”就是农历十二月酿的酒;“春社”就是在春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
  • 5. (2024·锡山模拟)  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准备开展“食品安全面面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1) 【了解现状】阅读图表,写出你的发现。

      无锡市近年食品安全事故曝光情况与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市民占全市市民比例统计图

      年份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食品安全事故曝光次数

      6

      9

      14

      20

      25

      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市民占全市市民比例

      32%

      41%

      53%

      64%

      71%

    2. (2) 【实地考察】作为小记者,你跟着媒体一起来到无锡老字号品牌“三凤桥”熟食店进行实地采访,请围绕“食品安全”主题向负责人李经理提出两个采访问题。
    3. (3) 【助力宣传】此次活动,我们班的“创意小达人”小王同学设计了公益平面广告语。请品析这则广告创意的巧妙之处。

二、阅读与鉴赏(61分)
  • 6. (2024·锡山模拟)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甲】

    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节选自《水浒传》第八回)

    【乙】

    直到天明,B____起来安排早饭,相待两个吃了。戴宗道:“再请先生同引我二人上山,恳告真人。”李逵听了,再上山来。入到紫虚观里松鹤轩中,见两个童子。B____问道:“真人何在?”童子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李逵听说,吃了一惊,把舌头伸将出来。三个揭起帘子,入来看时,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上中间。

    (节选自《水浒传》第五十三回)

    1. (1) 【甲】段中鲁智深在 (地点)救了兄弟,【乙】段中B是真人的徒弟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段【乙】中的画线句。
  • 7. (2024·锡山模拟) 人生路上最大的幸运是:人生途中有师者指引,有朋友相知相携。请从下面任选一组人物,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

    ①林冲 鲁智深《水浒传》

    ②唐僧 孙悟空《西游记》

    ③鲁迅 范爱农《朝花夕拾》

  • 8. (2024·锡山模拟) 阅读回答问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甫能言,父指天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治荒救饥,多所全活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 , 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五年,依所请。明年卒。

    注释:①郡学:州郡的学校。②蠲:减免;免除。③厘:整理;治理。

    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事(终了,完毕) B . 知南康军(除去) C . 父指天之曰(给……看) D . 朱熹者(诋毁,指摘)
    2.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八卦也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值岁不雨,治荒救饥,多所全活。

      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4. (4) 根据文本内容,请简要概括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2024·锡山模拟) 阅读回答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 , 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 , 归问时裂帛

    【注释】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著名宫殿。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因而弹铗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1. (1)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暖”一句使用 手法,表现诗人 的情感。
    2. (2)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情感上有何异同?
  • 10. (2024·锡山模拟) 小语和小文就热门话题“孔乙己文学”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完成。

     背景: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

     失意书生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点赞1.2万 查看2.1万 回复7241

    【资料夹一图解】

    【资料夹二声音】

     贾名 来自云南

     “孔乙己文学”就是真实社会的真实心态反映,无可厚非。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拧螺丝

     点赞2542

     七安 来自广东

     不应该因为学历高放不下身价。高学历也可以去当保洁员,拧螺丝,下不来的不是高学历

     点赞185

     匿名 来自江苏

     “孔乙己文学”是一些时代青年对现实中某些现象的一种倾诉,我们当然应该正视:但我们也不必过于纠结,不必放大

     点赞8566

    【资料夹三时评】

     “孔乙己文学”爆火,别让学历成为思想枷锁

     ①近日,“孔乙己文学”这一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之类的“孔乙己文学”引发热议。部分大学生在评论区留言表示,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读书学习没有意义。大学学历成了一些人身上无形的枷锁。

     ②“孔乙己文学”的走红有其必然性。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们逐渐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就业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同时在许多人眼中,国企比私企好等“职业鄙视链”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难免如“孔乙己”般进退两难。

     ③“孔乙己文学”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内心的就业焦虑,而这种焦虑,放不下身段,社会上仍普遍将大学教育和精英教育画等号,父母们也有着“上了大学就有高收入工作”的传统观念,且许多服务类职业社会认同缺位,被认为“不体面”“没前途”,许多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变化,自身除一纸学历外一无所长,摆脱不了世俗定义的成功失败。

     ④大学生不应该是科举制下的“孔乙己”。大学教育教会学生职业技能,但它绝非单纯的职业教育。读大学的意义,绝不在于求得一份铁饭碗,而在于完善我们自身,塑造健全的人格,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成功与失败,也并非职业和薪资所能够定义的。“211大学毕业5年存款5000”的视频在先前走红网络,但她们够努力,有目标,而不是成为思想上的“孔乙己”。

     ⑤如何帮大学生卸下思想枷锁?首先要营造一个足够宽松的就业氛围,推动社会公众更好地共情和理解大学生,不因推迟就业而指责“啃老”,让“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观念被更多人接受。同时,高校需要制定更加贴合时代需求的培养计划,并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应该转变观念,勇敢地发出新时代青年的声音,用拼搏面对困难,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独特的步伐。(选自《红网》,有删改)

    1. (1) 【概念界定】小文对“孔乙己文学”比较陌生,你结合【资料夹一】中图片信息,就“孔乙己文学”的名字由来、涉及群体及其表现向小文进行了简单介绍。
    2. (2) 【参与讨论】阅读完【资料夹二】后,两人对在哪个评论下点赞有了分歧。请你综合分析三个评价后,选择一处评论点赞
    3. (3) 【理解探究】下列对【资料夹三】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孔乙己文学”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就业环境发生变化,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 B . 读大学的意义不仅是谋求一份高薪的工作,更在于完善自我,提升能力 C . 第④自然段写“211大学毕业5年存款5000”的两位女主人公的经历意在表明“高学历”也不等于“高收入”,她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 D . 帮助大学生卸下学历的思想枷锁需要社会营造宽松的就业氛围,需要高校制定贴合时代需求的培养计划,更需要大学生转变传统观念
    4. (4) 【展现口才】小语的姐姐大学毕业后进国企做了两年技术员,后因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辞职开了奶茶店,我这是放低身价追求生活的自由”,顶得妈妈说不出话来。小语请你帮忙驳斥姐姐的观点?
  • 11. (2024·锡山模拟) 阅读回答问题。

    一碗“雪花面”

    马海霞

    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家里有白菜、豆腐,还有挂面。我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煮上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坨了就不好吃了,母亲回来若看到

    ②发愁时,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他肯定不会嫌弃。我找个大碗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推却。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③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位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说外面天冷,风又大,吃了不舒服。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天天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下班时间来取鞋子的多

    ④父亲见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盛了一盘菜,他要和瘦大叔一起在街边吃。父亲这是犯了哪门子邪 , 这么冷的天,要和瘦大叔在街边吃饭?父亲不理我,把酒瓶装左口袋里,一手端面一手端菜,径直出了家门

    ⑤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还以为他俩是多年不见的旧友呢。

    ⑥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直聊到要上班了,我又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了话匣子

    ⑦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二百里远的外县买石灰,走时奶奶给父亲准备了两顿饭的干粮和水,等买上石灰,却发现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已经走出五里路,半路上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找水喝,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⑧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说是粥,菜窝窝也是野菜多,玉米面少。女主人说,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

    ⑨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吃菜窝窝。这让父亲很感动,若人家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

    ⑩那顿饭吃得父亲肚子里热乎乎的,这么多年一直没忘记。

    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实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却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也不缺我这一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亲人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是情义。

    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儿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寒意全无。

    ⑬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以“一碗雪花面”来组织内容,写了雪天我主动提出和父亲一起陪瘦大叔吃面的故事。 B . 小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C .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中“吃吧”貌似真诚热情,实际表现了“我”急于将面送出又要显出大善人的模样,却忽视了瘦大叔意愿的心理。 D . 小说结尾⑬自然段揭示了社会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的主题。
    2. (2) 小语觉得①、②自然段中的两个“满满”意蕴丰富,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你帮他完成批注。

      ①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

      ②我找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

      批注:

    3. (3) 文章第④自然段中写道:“父亲这是犯了哪门子邪”你认为父亲是中邪了吗?为什么?
    4. (4) 小语和小文在讨论时产生了分歧,小语认为文章⑦—⑩自然段的内容与文章标题不符,可以删去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 12. (2024·锡山模拟) 作文。

    ㅤㅤ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