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上栗模拟) 阅读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①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②4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发现粮食成为了困扰农民生活的大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于是他学习英语、俄语,了解国外科技的新成就,发展他那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科学实验。

    ③水稻杂交难在对水稻进行异花授粉非常困难。国际上许多研究人员都丧失了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但是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他设想分三步走: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退化不育的植株,把它培育成雄性“不育系”。这种植株在水稻植物中是极少见的。要找到它,犹如大海捞针;第二步,再找到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给“不育系”授粉,使它培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特点。具有这种特性的植株,叫做“保持系”;第三步,还要找到一种稻种与“保持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自花授粉,这叫“恢复系”。

    ④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提高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⑤364年6月4日,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袁隆平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一株一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滴滴汗水顺着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⑥6年中,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终于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袁隆平把这株稻子命名为“野败”。袁隆平,终于跨出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⑦在此后的几年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经过百劫千难,“保持系”培育出来了 “恢复系”培育出来了 “三系”配套成功了 

    ⑧3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突破了难关,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郁郁葱葱的杂交稻,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这成就震惊了世界!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袁隆平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次赴国外讲学和传授育种技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足迹踏遍了五大洲。

    1. (1) 根据时间线索,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4世纪60年代初

      袁隆平萌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想法,提出寻找“不育系”,培育

      “保持系”,杂交“恢复系”的“三步走”设想。

      364年后的6年中

      袁隆平经历多次失败和打击,终于实现“三系”配套成功。

    2. (2) 填空。

      ①袁隆平解决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是

      ②读第5自然段,联系“无边无际的稻海”,从画线语句中体会到了

    3. (3) 根据短文内容做出选择。(均单选)

      ①因为雄性不育水稻植株( ),袁隆平才会“小心翼翼”地把它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A.发育不好、即将枯萎 B.极其少见、特别珍贵 C.根部柔弱、容易折断

      ②第7自然段画线语句的空白处,添加( )最能把喜悦和激动之情表达出来。

      A.句号 B.问号 C.叹号

    4.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研人员要“把研究成果写在田野大地上”。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人物纪念邮票通常会把人物放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重点突出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状态。如果请你为袁隆平设计纪念邮票,请简要地写出设计内容和设计目的。

      设计内容:

      设计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