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5月模拟预...

更新时间:2024-06-05 浏览次数:47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2024·上栗模拟) 下面是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B .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 C . 《腊八粥》一文通过八儿等粥和吃粥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八儿家浓浓的亲情。 D . 《匆匆》这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2. (2024六下·永兴期末) 以下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志向的一项是( ) 
    A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B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3. (2024·上栗模拟) 选出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选项( )
    A . (zhì)热 (fēn)外 侵(xí) B . (huáng) 汤(chí) (jiàn)断 C . (xuē) 丑(è) 徘(huí) D . (wù) 见微知(zhuó) 搅(hé)
  • 4. (2024·上栗模拟) 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再选择意思相同的四字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健儿在多个比赛项目上喜获金牌 , 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____,徐梦桃在自由式女子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____。

    A . 勇夺第一压轴出场 B . 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C . 一举夺魁惊喜连连
  • 5. (2024·上栗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进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帜和欢呼声。 B . 全国人民无时无刻关心着受灾地区的群众。 C . 为了提高我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建立了“小书虫读书吧”。 D . 我的故乡在青岛,青岛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 6. (2024·上栗模拟) 为了增强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选出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  )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 . ①反问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 . 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 . 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对比 D . 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 7. (2024·上栗模拟) 其中,“应急”的“应”读音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
    A . 应酬 B . 应允 C . 应该 D . 应当
  • 8. (2024·上栗模拟)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恶(zèng) 明(mèi) 免(bì) 烈火烧(fén) B . (jìn) 雾(bó) 饭(mèn) 头晕目(xuàn) C . (fá) 追(dào) 鸿(hú) 见微知(zhù) D . 梯(jiē) 剥(xuē) 徘(huí) 鄙夷不(xiè)
  • 9. (2024·上栗模拟) 下列句子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B . 《北京的春节》作者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 . 《两小儿辩日》让我们认识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两小儿以及实事求是的孔子。 D . 《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赞扬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10. (2024六下·绥棱) 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天上的街道。 B . 当春乃发生。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C . 看红湿处。晓:知晓,知道。 D . 昔我矣,杨柳依依。往:指当初去从军。
二、积累运用。
  • 11. (2024·上栗模拟)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节选自《礼记》。
    2. (2)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3. (3) “白骨精”“观音”“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以上《西游记》中的人物名,是按照字母表先后顺序排列的。
    4. (4) “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的意思相同。
    5. (5) “星期五”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
  • 12. (2024·上栗模拟) 句子加工厂。
    1. (1)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2. (2) 小树在微风中摆动。(改成拟人句)
    3. (3) 读一读,注意加点部分,,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紧张 喜欢 厌烦 盼望 薄

    4. (4) 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①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

      ②小狗失而复得,我高兴得

    5. (5) 《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以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他的根据是“,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以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他的根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
三、快乐阅读。(30分)
  • 13. (2024·上栗模拟) 课外阅读。

    发问的精神

    ①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②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③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④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⑤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1. (1) 本文的观点是( )
      A .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 .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C . 一切知识的取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创造、新发明也经常由发问开端。 D . 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2. (2) 作者主要通过这三个事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3. (3) 下面( )事例可以证明本文的观点。
      A . 史蒂•霍金年轻时身患绝症,但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B . 伽利略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比萨斜塔的实验。
    4. (4)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这样的人”指的是的人,这句话的作用是
  • 14. (2024·上栗模拟) 阅读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①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②4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发现粮食成为了困扰农民生活的大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于是他学习英语、俄语,了解国外科技的新成就,发展他那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科学实验。

    ③水稻杂交难在对水稻进行异花授粉非常困难。国际上许多研究人员都丧失了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但是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他设想分三步走: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退化不育的植株,把它培育成雄性“不育系”。这种植株在水稻植物中是极少见的。要找到它,犹如大海捞针;第二步,再找到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给“不育系”授粉,使它培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特点。具有这种特性的植株,叫做“保持系”;第三步,还要找到一种稻种与“保持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自花授粉,这叫“恢复系”。

    ④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提高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⑤364年6月4日,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袁隆平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一株一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滴滴汗水顺着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⑥6年中,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终于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袁隆平把这株稻子命名为“野败”。袁隆平,终于跨出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⑦在此后的几年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经过百劫千难,“保持系”培育出来了 “恢复系”培育出来了 “三系”配套成功了 

    ⑧3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突破了难关,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郁郁葱葱的杂交稻,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这成就震惊了世界!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袁隆平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次赴国外讲学和传授育种技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足迹踏遍了五大洲。

    1. (1) 根据时间线索,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4世纪60年代初

      袁隆平萌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想法,提出寻找“不育系”,培育

      “保持系”,杂交“恢复系”的“三步走”设想。

      364年后的6年中

      袁隆平经历多次失败和打击,终于实现“三系”配套成功。

    2. (2) 填空。

      ①袁隆平解决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是

      ②读第5自然段,联系“无边无际的稻海”,从画线语句中体会到了

    3. (3) 根据短文内容做出选择。(均单选)

      ①因为雄性不育水稻植株( ),袁隆平才会“小心翼翼”地把它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A.发育不好、即将枯萎 B.极其少见、特别珍贵 C.根部柔弱、容易折断

      ②第7自然段画线语句的空白处,添加( )最能把喜悦和激动之情表达出来。

      A.句号 B.问号 C.叹号

    4.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研人员要“把研究成果写在田野大地上”。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人物纪念邮票通常会把人物放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重点突出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状态。如果请你为袁隆平设计纪念邮票,请简要地写出设计内容和设计目的。

      设计内容:

      设计目的:

  • 15. (2024·上栗模拟) 课外阅读。

    穆老师的眼睛

    ①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②语文课上,我想起书桌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仲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穆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

    ③有一次,穆老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三百多位老师来听课。穆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穆老师叫我回答。我站起来,只见那么多老师看着我,心怦怦直跳,回答的声音很轻。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我看看穆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1)(A.赞许 B.赞成)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好!”

    ④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晴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⑤下课后,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2)(A.提示 B.提醒)我们:“哎—一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晴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1. (1) 仔细阅读第③、⑤自然段,给文章选择恰当的词语。
    2. (2) 体会句子中“不时”一词的作用。

      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

    3. (3) 文章围绕“眼晴”,写了“我”做小动作时,穆老师用眼睛;回答问题时,穆老师用眼晴;生病时,穆老师用眼睛;玩游戏时,穆老师用眼睛这四件事,体现了穆老师是一个的人,表达了“我”对穆老师的之情。
    4. (4) 毕业之际,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的老师说?请写下来。
四、习作(3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