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君虽厚爱,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民者A固服B于势C诚D易以服人E故仲尼反F为臣G而哀公顾H为君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指听闻,与《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中的“闻”用法不同。 B . 哀,是鲁哀公的谥号,属于褒谥。谥号是古代帝王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C . 速,指快速、迅速,与《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D . 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结构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墨家称颂先王是因为他们“兼爱天下”,把老百姓视同父母,在司寇行刑时停止奏乐,听到罪犯被处决时难过得流泪。 B . 韩非子认为父母爱子女却依然有家庭不和睦,何况先王爱民不会超过父母之爱,因此寄望于“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行不通。 C . 孔子是天下的圣人,周游列国宣扬儒道,可是赞赏他的主张并肯为他效劳的人才七十来个,可见看重仁、能行义的人很少。 D . 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于是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加以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②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

    5. (5) 韩非子和孔子都用“辔”“策(鞭)”来比喻说理,两人借此各阐明了什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