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4·山西)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中华伦理

      生态主张

      “仁”

          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

      ——《春秋繁露》

      “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资治通鉴》

      “礼”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砍伐工具),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罢(gǔ,捕鱼的网),以咸鱼鳖之长。

      ——《逸周书》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2. (2) 材料二

      机器时代的“享受”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颁布的法律法规(部分)

      ·1847年《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年《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负责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75年《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覆盖面广、内容完善,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建立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治理的特点,并分析英国制定此类法律法规的原因。

    3. (3) 材料三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从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农业地区灾难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材料三中,美国中西部由“荒漠”变“天堂”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述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1930年代的困境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