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赤峰) 小文梳理了教材中有关“望”的古诗文,并进行了深入探究。请帮她把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望”在古诗词中的呈现

    探究发现

    王绩《野望》颔联“树树皆秋色,①”,描绘了诗人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余晖的渲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溪云初起日沉阁,②”,放眼望去,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营造出了萧条苍凉的氛围。(许浑《咸阳城东楼》)

    “望”见的自然风光: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望”中所见的自然景物,都是诗人彼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借文字寄情于笔端。

    《登飞来峰》“③,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抱负和大无畏的精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前代贤君已成历史,后世明君无缘相见。一句“④,⑤”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望”中的个人际遇:

    因为登高望远所写的诗作,《登飞来峰》自信昂扬,《登幽州台歌》则悲伤沉郁。它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⑥,悄怆幽邃”都表现出了作者的孤寂与落寞。

    杜甫用“国破山河在,⑦”呈现了“望”中所见:国都沦陷后残破不堪,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这一联虽是写景,却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春望》)“⑧?满眼风光北北固楼。”辛弃疾登楼远眺,此国忧民,思接千载。(《南乡子·登京口北围亭有怀》)

    “望”里的家国情怀:

    杜甫和辛弃疾都经历了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们诗、词中的“望”超越了视觉意义上的“看”,演化为渴望为国尽忠的伟大理想。

    “望”字在诗文里,走过九万里山河。山川河流入字,文墨精神入字,铮铮铁骨入字,朗朗乾坤入字。“望”,在血脉的传承里,历尽黄沙始见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