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柳南模拟)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富春山不着急

    ①富春江上,舟行,慢慢。人在上面,什么都不用想,心甘情愿被眼前的山色催眠,渐渐入梦。梦里的富春山,有人进来,有诗文进来,有画进来,它们跟山水交融,自然也都是慢慢的。富春山,从来都不着急。

    ②那是南朝,骈文大家吴均从富阳到桐庐,行船在富春江上,看着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风景,发出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很松软的山,没有北方山脉的凌厉,它们高低都有度,有平缓柔和的曲线。水也是安静的,急流猛浪也有,但终究会归于平和,映出山色、云朵和树的姿态。

    ③到严子陵钓台,时间会再往前一些。那是东汉 , 一个被皇帝几次征召去做官的高士,一心要在富春江边做个钓鱼翁,他也确实就这样过了一生。如果说因为“经纶世务”不顺而退至富春江是一种被动的“不着急”,那像严子陵这样,机遇送到家门口也不动心,就得有超常的定力了。严子陵在富春江畔,该是看到了一些比眼前的机遇更为永恒的东西,才能拥有这样的定力。

    时间又过了一千多年。那是元代 , 富春江畔行来一个道士模样的老头,他是黄公望。正是因为他,富春山成了后世人念念不忘的名字。黄公望也是不着急的。在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八岁..在这之前,他读书、做官,遭遇过牢狱之灾,游历过名山大川。走到富春江这一带,眼睛再也挪不开,兴之所至,就提起笔,开始画。一画便是三四年,其间,黄公望大多数时间并未画画,而是游荡于富春江的山水间,对着山石草木,整日整月地发呆。据说富春山中有块石头叫“雨淋岩”,就是黄公望不顾风雨发呆的地方。公元1350 年,他在《富春山居图》的初稿上写下题跋,感叹这幅画“成就之难”。这一年,他已经八十一岁。这之后, 又是三四年,他画完了《富春山居图》,也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悠长圆满的句号。黄公望晚年称自己为“大痴”。真正的大艺术家,都有份痴气。他在自己的另一幅画《九峰雪霁图》上题: “书此以记岁月云。”极平淡的一句,却敌过千钧之力。是啊,画作完成之后,要感谢的只有时间,那些不着急的、发“痴”的时间。

    又是几百年过去了。现在 , 富春山已经成为人人向往的景点。人们慕名而来,有人尽兴而归,也有人在真实的风景前感到困惑和失望:黄公望画的真是眼前这些山吗?为什么我觉得这景没有那么美?后来,是富春山的一个游客回答了这个问题:黄公望画的,不是眼前的山水,而是心中的理想。这个人叫王柳云,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人,因为“清洁工画家”的身份而被媒体报道。她最喜欢的画家是黄公望,最喜欢的画就是《富春山居图》。白天,她是写字楼里的清洁工;晚上和休息日,她是画家,在颜料和画布里创造自己的世界。她说,在画画的时候,她可以把那些糟糕的过往全部抛开,心里想的只是山坡的颜色,花瓣的形状,人物的姿态。在那个更加宽广的艺术世界里,黄公望好像一直在鼓励着她。王柳云也去了富春山,虽然没有找到画中风景,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地。

    ⑥这是富春山,是“自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是严子陵的钓台,是黄公望的雨淋岩,也是王柳云的心之所往。那些真正有热爱、有耐心的人,无所谓时间和年龄,无所谓财富和境遇,即使不在富春江畔,也能在心里为自己创造出一所静谧永恒的“富春山居”。

    (摘自2023年10月《读者》, 有删改)

    1. (1) 文中写到的人物都与富春江山水产生了关联。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人 物

      与富春江山水相关的事件

      南朝

      吴 均

      行船富春江, 写下《与朱元思书》

      东汉

      严子陵

      元代

      对景发呆, 画《富川山居图》

      现在

      王柳云

    2. (2) 从上面的表格和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来看,本文是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试着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本文①(是/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我判断的依据是:②。我认为作者这样安排顺序的原因是:③

    3. (3) 明确感情基调,才能准确充分地传达感情。关于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感情基调,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更准确?为什么?(感情基调备选:慷慨激昂、深情温和)
    4. (4) 文章结尾加点的“富春山居”指的是每个人为自己打造的精神世界。从文中任选两个人物,结合原文分析他们心中的“富春山居”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我选的人物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