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下·长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二:三王之受谤也,值鲁连而获申;五霸之擅名也,逢孔宣而见诋。斯则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欲求铨核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况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乌足以辨其利害,明其善恶。

    观《左氏》之书,为传之最,而时经汉、魏,竟不列于学官,儒者皆折此一家,而盛推二传。逮《史》《汉》继作,踵武相承。王充著书,既甲班而乙马;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班氏式遵曩例殊合事宜岂谓虽浚发于巧心反受嗤于拙目也

    夫人废兴,时也。穷达,命也。而书之为用,亦复如是。若乃《老经》撰于周日,《庄子》成于楚年,遭文、景而始传,值嵇、阮而方贵。若斯流者,可胜纪哉!故曰“废兴,时也。穷达,命也”。适使时无识宝,世缺知音,若《论衡》之未遇伯階,《太玄》之不逢平子,逝将烟烬火灭,泥沉雨绝,安有殁而不朽,扬名于后世者乎!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鉴识》)

    【注】①孔宣:孔子。②二传:《公羊传》《谷梁传》。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班氏式遵A曩例B殊合C事宜D岂谓E虽浚发于巧F心G反受嗤于拙H目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序,文中指叙说,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思不相同。 B . 所蔽,文中指短处,其中“蔽”与成语“一言以蔽之”中的“蔽”意思不相同。 C . 质,文中指质朴,与《<论语>十二章》中“质胜文则野”的“质”意思不同。 D . 三王,在文中专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固认为《史记》的历史是非观和圣人大不相同,他不认同司马迁有关黄老之学等的观点。 B . 刘向、扬雄对《史记》的评价与班固有所不同,他们高度肯定了司马迁的“良史之材”。 C . 刘知几认为研究历史不必关注隐微之处,而要探求深远的事理,这样才能明辨利害得失。 D . 刘知几将史书能否流传与人的命运好坏类比,具有一定的唯心色彩,可见其历史局限性。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②欲求铨核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

    5. (5)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找出刘知几得出这个观点的事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