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下·开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至暮夜月明,独与迈①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②人;而山上栖鹘③,闻人声亦惊起,磔磔④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⑥如钟鼓不绝。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注】①迈:指苏轼长子苏迈。②搏:捉、打。③鹘:鹰的一种。④磔磔:鸟鸣声。⑤鹳鹤:水鸟名。⑥噌吰: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在句中的翻译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欣然起行                                森然欲搏人 B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至绝壁下 C . 念无与为乐者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D . 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猛兽奇鬼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余方心动欲还。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甲】文开篇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起因及同游之人。 B . 【甲】文末尾抒怀,只寥寥数语,种种难言感情尽在其中。 C . 【乙】文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方式及同游之人。 D . 【乙】文描绘了石钟山夜景,表达苏轼沉醉其中之感。
    4. (4) 【甲】【乙】两文中,苏轼写景之方法、所写景物之特点有何异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