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沐川期末) 现代文阅读II

    ①出生于陕西蒲城县的刘鸿烈,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平凡的英雄。关于他,有两件小事令人难忘。

    ②1951 年5 月14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作为整个部队的“尖刀”,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他们插入敌人纵深处,阻断了敌人后路。

    ③20 日下午5 时许,三十一师文工队员刘鸿烈和战友李懋衍接到通知:“我军的一个团即将后撤,你们今晚的任务是将伤员抢救下来,并连夜追赶大部队。至于究竟有多少伤员,需要到阵地上去搜寻。”

    ④刘鸿烈和李懋衍带领六个担架队员赶到阵地时,天已完全黑了。什么也看不见,只好摸黑到每个山坡上搜寻,边轻声喊边仔细听。忽然,一间独立屋内传来呻吟声,经询问正是留下的伤员,他腹部重伤无法行动。又找了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大石下发现了第二名伤员。正待继续寻找时,忽然碰到了师侦察排排长李宗明,对方告诉他们:“所有部队已经撤退,已发现有小股敌人在山脚下活动,很快就会过来,你们不要再往前走了。”

    ⑤情势十分严峻,刘鸿烈他们决定抬着两名伤员立即后撤。刚踏上公路,雨点般的炮弹就落了下来。他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穿梭了大半夜,一直走到天蒙蒙亮,炮声才停止。为保护伤员,他们一步也不敢歇,忍着饥饿一口气追到下午5 时,终于赶上了大部队。

    ⑥1951 年11 月,在金城防御战中的一天深夜,刘鸿烈和文工队的战友们在师部指挥所的山洞里为庆功会演出。演出结束后,返回驻地的途中,他们遭到敌人炮击,损失惨重。

    ⑦当时,女战友刘文的一条腿被炮弹打断,但肉皮还连在一起。刘鸿烈二话不说便背起刘文,还没走多远,只听副班长在身后着急地说:“刘文伤口流血太多,得想个办法。”刘鸿烈连忙把刘文轻轻放下,果然看见伤口鲜血直涌。女同志尚奇不顾个人寒冷,脱下棉衣,紧紧裹在刘文的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敌人的炮火就在附近,大家都焦急万分。

    ⑧刘鸿烈急中生智:“我趴下,让刘文俯卧在我背上,你们抬高她的伤腿,用双手掐住伤口,压住血管,我爬着走,这样应该会好一些。”于是,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刘鸿烈以身躯为马,以四肢为轮,驮着刘文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这个方法很有效,不久刘文伤口的血就止住了,大家都松了口气。随后,几个男队员轮流接力,把刘文驮到了离驻地不远的独立屋内,等待医生的到来……

    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件发生在文艺老兵刘鸿烈身上的小事,把我们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既感喟战争的残酷,也深味炮火下的柔情。

    1. (1) 文章第①段说,关于刘鸿烈有两件小事令人难忘。请简要概括这两件事,每件事不超过十个字。
    2.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刘鸿烈以身躯为马,以四肢为轮,驮着刘文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

    3. (3) 为什么说刘鸿烈是一位平凡的英雄?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刘鸿烈的形象特点。
    4.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B . 文章把战争的残酷与战友的柔情结合在一起写,使志愿军的形象更立体丰满。 C . 文章通过对尚奇脱棉衣裹伤口以及其他几个男队员轮流接力驮刘文的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主题由讲述刘鸿烈个人英雄事迹升华为歌颂志愿军群体。 D . 作者采用倒叙手法,站在现实的角度,追溯历史,便于直抒胸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