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离不了孔子,今天仍然要学习孔子,是因为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合理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表述有两个关键词。第一,孔子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在他的思想中,保留在他的著作中。第二,这种生活方式是“独特而合理”的:独特是指特殊性,和世界其他文化不一样;合理是指合宜性,非常适合中国文化传统的背景。

    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将政治和道德的内容加入其中,彻底转变了儒的内涵,将其由术士上升为一个学派,使之成为先秦影响最大的派别之一。

    对周礼的态度与其他学派不同,是儒作为一个学派最明显的特点。礼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特征,是由野蛮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古人认为,鹦鹉能够讲话,但仍然是鸟;猩猩能够讲话,但仍然是兽。如果没有礼,人和禽兽就没有区别了。禽兽没有礼,所以乱伦胡来。圣人不忍心看到人处于这种局面之中,于是以礼教人,使人有礼,从此有别于禽兽。

    世界上不同文化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都由野蛮进入了文明,但走的路线不同。欧洲文明走的是契约路线。古希腊有很多独立的城邦,城邦中的个人在政治上是独立的。他们共同选举自己的代表,与之订立契约,让被选举者来管理。这种背景决定了选举人与被选举人之间属于契约关系。这是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欧洲文明的根本特征。与此不同,中华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钱穆说:“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同样,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就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礼掌管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既是家庭的准则,也是国家的准则。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即在于这个“礼”字。这个道理,西方一些学者也认识到了。孟德斯鸠说:“他们(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意思是说,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礼,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与西方文明大为不同,具有强烈的特殊性。

    “中华民族”这个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但什么是中华民族,却大有讲究。民族原本是一个血亲的概念,特指拥有一个共同祖先,沿着血亲不断发展,内部有着密切血缘联系的群体,如犹太民族、日耳曼民族、蒙古民族、朝鲜民族等,中华民族则不同,它包括56个民族,这些民族之间很多并没有血缘联系。近代以来,在与其他文明接触的过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现象,逐渐将中华民族归为一个文化概念。华夏(中华)之名,不是指一个地域,也不是指一个血统,而是指一个文化的族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华文明重礼仪,礼仪为大,大就是夏。因为重礼仪,所以有服装之美,美就是华。华夏二字含义相同。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民族从野蛮进入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礼是其核心的特征。凡是认同这种文化的,在历史上都可称为中华民族。

    礼是用来治国的,这是礼最重要的功能。一般认为,礼字起源于祭神。“礼”(“礼”的繁体字“禮”)字从示从豐,“示”与祭祀相关,“豐”代表案几上放着供品。后来又由祭神、祭祀转移到人。周代制礼作乐之后,有吉、凶、军、宾、嘉之礼,更加系统,治理国家之责全系于礼之上。先秦时就有礼是“国之干”“国之纪”和“国之常”的说法。“干”“纪”“常”都是针对治理国家而言的。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不能离开礼,礼是国家的基本骨干和基本纲纪。

    除了治国,礼还有教人的功能。由野蛮进入文明,作为个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必须懂礼。懂了礼,按照礼的规矩做事说话,言行视听,就有了教养,成了文明人。“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君是发布号令的,臣是俯首听命的,父亲的责任是慈,孩子的责任是孝,哥哥的责任是爱,弟弟的责任是敬,丈夫的责任是和,妻子的责任是柔,婆婆的责任是慈,媳妇的责任是听。这些都由礼来规定。遵从礼做事讲话,人就显得有教养,用老百姓的话说就叫“懂事”,反之别人就会批评其“不懂事”,与野蛮人无异。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道德,但道德必须依靠礼来表现,没有了礼,道德就无从讲起。

    因为重礼讲礼,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耕读传家,家风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个家庭好不好,与家风好坏有直接关系,而家风好不好,关键又在于是不是重礼。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不大提这个了。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先富了起来,但因为重视家风的传统断裂了,这些家庭的家风出现不少问题。这些年,家风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向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表现。

    总之,我们今天仍然离不了孔子,仍然要学习孔子的思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伦理社会,离不了礼的文化。礼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如何既保留传统的优势,又学习西方的优点,走出一条既不完全同于传统,又不完全同于西方的崭新之路,极大地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也是我们不得不提交的历史答卷。

    (摘编自杨泽波《中国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对中国文化的奠基》)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孔子为我们提供的独特而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今天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决定性意义,今天仍然要学习孔子。 B . 古希腊有很多独立的城邦,他们共同选举自己的代表,与之订立契约,选举人与被选举人之间属于契约关系。 C . 民族原本是一个血亲的概念,如蒙古民族等沿着血亲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则不同,56个民族之间没有血缘联系。 D . 中国文化重视家风,家风是耕读传家不可缺少的内容。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富裕了,因而家风出现不少问题。
    2. (2)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特征,古人认为,人们有了礼,才有别于鹦鹉、猩猩这些鸟兽。 B . 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即在于这个“礼字,西方一些学者也认识到这一点。 C . 一般认为,礼字起源于祭神,“禮”字从示从豐。在礼的诸多功能中,教人比治国重要。 D . 我们要保留传统的优势,又要学习西方的优点,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3. (3) 下列对原文引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四段引用钱穆的言论,论述了中华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礼掌管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既是家庭的准则,也是国家的准则。 B . 文章第四段引用孟德斯鸠的言论,论述了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礼”字,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讲礼。 C . 文章第五段引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的话,论述了作为血亲概念的民族沿着血亲不断发展,内部有着密切血缘联系。 D . 文章第七段引用《左传》中的话,论述了礼还有教人的功能,进而阐述人们的言行都由礼来规定,遵从礼做事讲话,人就显得有教养。
    4. (4) 下列选项中有关“礼(周礼)”的阐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礼是由野蛮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礼和道德。 B . 中华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 C . 礼是中华文明核心的特征。中华文明重礼仪,礼仪为大,大就是夏。 D .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如果家风不好,就会导致人们不重视礼。
    5. (5) 本文说“对周礼的态度与其他学派不同,是儒作为一个学派最明显的特点”。下列两则引言分别体现孔子和商鞅对周礼怎样的态度?我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礼”?请简要分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