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16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离不了孔子,今天仍然要学习孔子,是因为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合理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表述有两个关键词。第一,孔子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在他的思想中,保留在他的著作中。第二,这种生活方式是“独特而合理”的:独特是指特殊性,和世界其他文化不一样;合理是指合宜性,非常适合中国文化传统的背景。

    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将政治和道德的内容加入其中,彻底转变了儒的内涵,将其由术士上升为一个学派,使之成为先秦影响最大的派别之一。

    对周礼的态度与其他学派不同,是儒作为一个学派最明显的特点。礼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特征,是由野蛮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古人认为,鹦鹉能够讲话,但仍然是鸟;猩猩能够讲话,但仍然是兽。如果没有礼,人和禽兽就没有区别了。禽兽没有礼,所以乱伦胡来。圣人不忍心看到人处于这种局面之中,于是以礼教人,使人有礼,从此有别于禽兽。

    世界上不同文化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都由野蛮进入了文明,但走的路线不同。欧洲文明走的是契约路线。古希腊有很多独立的城邦,城邦中的个人在政治上是独立的。他们共同选举自己的代表,与之订立契约,让被选举者来管理。这种背景决定了选举人与被选举人之间属于契约关系。这是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欧洲文明的根本特征。与此不同,中华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钱穆说:“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同样,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就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礼掌管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既是家庭的准则,也是国家的准则。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即在于这个“礼”字。这个道理,西方一些学者也认识到了。孟德斯鸠说:“他们(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意思是说,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礼,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与西方文明大为不同,具有强烈的特殊性。

    “中华民族”这个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但什么是中华民族,却大有讲究。民族原本是一个血亲的概念,特指拥有一个共同祖先,沿着血亲不断发展,内部有着密切血缘联系的群体,如犹太民族、日耳曼民族、蒙古民族、朝鲜民族等,中华民族则不同,它包括56个民族,这些民族之间很多并没有血缘联系。近代以来,在与其他文明接触的过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现象,逐渐将中华民族归为一个文化概念。华夏(中华)之名,不是指一个地域,也不是指一个血统,而是指一个文化的族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华文明重礼仪,礼仪为大,大就是夏。因为重礼仪,所以有服装之美,美就是华。华夏二字含义相同。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民族从野蛮进入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礼是其核心的特征。凡是认同这种文化的,在历史上都可称为中华民族。

    礼是用来治国的,这是礼最重要的功能。一般认为,礼字起源于祭神。“礼”(“礼”的繁体字“禮”)字从示从豐,“示”与祭祀相关,“豐”代表案几上放着供品。后来又由祭神、祭祀转移到人。周代制礼作乐之后,有吉、凶、军、宾、嘉之礼,更加系统,治理国家之责全系于礼之上。先秦时就有礼是“国之干”“国之纪”和“国之常”的说法。“干”“纪”“常”都是针对治理国家而言的。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不能离开礼,礼是国家的基本骨干和基本纲纪。

    除了治国,礼还有教人的功能。由野蛮进入文明,作为个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必须懂礼。懂了礼,按照礼的规矩做事说话,言行视听,就有了教养,成了文明人。“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君是发布号令的,臣是俯首听命的,父亲的责任是慈,孩子的责任是孝,哥哥的责任是爱,弟弟的责任是敬,丈夫的责任是和,妻子的责任是柔,婆婆的责任是慈,媳妇的责任是听。这些都由礼来规定。遵从礼做事讲话,人就显得有教养,用老百姓的话说就叫“懂事”,反之别人就会批评其“不懂事”,与野蛮人无异。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道德,但道德必须依靠礼来表现,没有了礼,道德就无从讲起。

    因为重礼讲礼,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耕读传家,家风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个家庭好不好,与家风好坏有直接关系,而家风好不好,关键又在于是不是重礼。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不大提这个了。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先富了起来,但因为重视家风的传统断裂了,这些家庭的家风出现不少问题。这些年,家风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向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表现。

    总之,我们今天仍然离不了孔子,仍然要学习孔子的思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伦理社会,离不了礼的文化。礼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如何既保留传统的优势,又学习西方的优点,走出一条既不完全同于传统,又不完全同于西方的崭新之路,极大地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也是我们不得不提交的历史答卷。

    (摘编自杨泽波《中国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对中国文化的奠基》)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孔子为我们提供的独特而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今天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决定性意义,今天仍然要学习孔子。 B . 古希腊有很多独立的城邦,他们共同选举自己的代表,与之订立契约,选举人与被选举人之间属于契约关系。 C . 民族原本是一个血亲的概念,如蒙古民族等沿着血亲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则不同,56个民族之间没有血缘联系。 D . 中国文化重视家风,家风是耕读传家不可缺少的内容。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富裕了,因而家风出现不少问题。
    2. (2)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特征,古人认为,人们有了礼,才有别于鹦鹉、猩猩这些鸟兽。 B . 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即在于这个“礼字,西方一些学者也认识到这一点。 C . 一般认为,礼字起源于祭神,“禮”字从示从豐。在礼的诸多功能中,教人比治国重要。 D . 我们要保留传统的优势,又要学习西方的优点,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3. (3) 下列对原文引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四段引用钱穆的言论,论述了中华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礼掌管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既是家庭的准则,也是国家的准则。 B . 文章第四段引用孟德斯鸠的言论,论述了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礼”字,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讲礼。 C . 文章第五段引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的话,论述了作为血亲概念的民族沿着血亲不断发展,内部有着密切血缘联系。 D . 文章第七段引用《左传》中的话,论述了礼还有教人的功能,进而阐述人们的言行都由礼来规定,遵从礼做事讲话,人就显得有教养。
    4. (4) 下列选项中有关“礼(周礼)”的阐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礼是由野蛮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礼和道德。 B . 中华文明走的是礼的路线,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 C . 礼是中华文明核心的特征。中华文明重礼仪,礼仪为大,大就是夏。 D .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如果家风不好,就会导致人们不重视礼。
    5. (5) 本文说“对周礼的态度与其他学派不同,是儒作为一个学派最明显的特点”。下列两则引言分别体现孔子和商鞅对周礼怎样的态度?我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礼”?请简要分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

  • 2.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看山©王鼎钧

    书上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

    穿过秦岭山地,除了栈道以外,有三条山路可走,我们走的这一条是:安康、镇安、柞水、西安。

    从安康旧城出北门,渡汉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在镇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刚刚过去,月亮反而更团圆皎洁。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同行的人说这天气是饮酒的天气,我陪他们喝了几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文明毁灭,唯我幸存。又以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辞远。

    过镇安县城,入山渐深。秋山云气疏薄,山景明净,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有的如老伴互相搀扶,有的如守门犬作势拒人,有的如谗臣暗暗窥伺古今,找机会中伤无辜。山溪湍急,过了一条又一条,好像大自然在慌张逃走,而文明在后面紧紧追赶。记得经过柞水,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

    我起初对山很厌烦,后来生了欢喜心,自然风景是没有成规也没有成见的,看得多了,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山形步步移”,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换。山有生命,山是活的灵,拔地而起。“泉使山静”没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树使山葱”看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

    雨后乍晴,云特别漂亮,“云拥山动”,“青山断处借云连”,都看到了。登上高处,太阳显现,走到低处,太阳隐没,山色日色变幻不定,日光常挤进两峰之间的空隙处,胳臂伸得很长很长,指指点点,无非“石破苍藤绾,崖倾老树撑”。夕阳西下时,山路昏黑,峰顶金光辉煌,令人想低头膜拜。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诗人可曾有过。

    山峰罗列,看山如看画,一条又一条皴纹清清楚楚,加上阳光扫描,细小处又有许多勾勒烘托,种种线条可爱到极点。山不过是一些美好的皱折,这是国画老师刘孟卿教给我的观念,他是山东莱阳人,穿长衫,留长须。我未能学会描画任何东西,但是得到一双看山的眼睛。他无条件肯定每个学生作画的能力,他说没有不会画“画儿”的人,伏羲氏一画开天也是“画儿”。

    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那些形容不尽的面目,天造地设,极尽变化。所谓美,大概是需要载体的罢,所以开天辟地,留下山川,预设了多少承托,层层叠叠,半藏半露,留下美以待画家诗人。

    我开始明白,画家为什么画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动不动的山,不改变也不分离。读旧诗沾惹上身的士子习气弥漫开来,假如可能,我幻想把祖国的名山像摆在画廊里那样一一观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动不动留在山前。

    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登上峰顶,有一片平地,没长树也没长草,居然有座庙。高山比较接近太阳,反而比平地冷,高寒最处,四顾无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来到这里。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我并不指望遇见神仙,只盼出来个和尚,可是没有。

    下了这座山,地势平坦多了。有一段路简直是深谷,抬头不见天日,脚下铺满一代一代枯叶,艰难如在沙漠上行走。从一个很大的岩石拱门下穿过,相信是谷口。出谷后路渐平坦,渐渐看见古道瘦马,心中一喜。看见瓦房黄犬,看见举世闻名的窑洞,没多远,就是西安城南的王曲了。

    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

    (选自《白纸的传奇》,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开篇先后提到两个古称,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岭的东西宽度,用“子午线”说明了秦岭的南北跨度之大。 B . 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当年的经验便复活了,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 C . 作者登秦岭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然而泰山嵩山他还没到过,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 D . 秦岭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烟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马、黄犬、窑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气息,内心之苦得以抚慰。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本文以行踪为顺序,有机穿插了秦岭的人文历史和途中的体验感受,行文灵活自如。 B . 第五段运用了“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出山势险恶,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 C . 峰顶的描写,简淡平实,略带几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顶后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D . 结尾看似批评徐霞客等人,实则用调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岭的价值,难掩喜爱之情。
    3. (3) 文中的秦岭具有哪几重特征?请简要概括。
    4. (4) 这篇散文弥漫着作者的“士子习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 ,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 ,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纵江东父兄怜A而王我B我何面目C见之D纵彼E不言F籍G独H不愧于心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慷慨,在这里是情绪激昂的意思,与现在所说的“慷慨解囊”中的“慷慨”含义并不一样。 B . 平明,也叫平旦,指天刚亮的时候。对应地支计时中的寅时。 C . 东,与“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东”用法相同。 D . 度,与“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度”词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被围垓下,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带领八百多名部下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 B . 项羽部队陷入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伤亡惨重。 C . 汉军兵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奔驰,杀死数十上百个人,只逃脱了两个骑兵。 D .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心中有愧,没有接受亭长的建议,最后自刎而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5. (5) 田父骗项羽这一情节揭示了项羽的什么形象特点?
  • 4.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①登城北楼春望

    刘禹锡

    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②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夙眷,遂题是诗。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③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④。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注]①钱大夫:华州刺史钱徽。②李、崔、令狐三相国:李绛、崔群、令狐楚三人皆于元和年间入相。③百二: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④同时草诏人:钱、李、崔、令狐四人元和年间皆曾充翰林学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前小序交代题诗缘起,“翰林旧侣”与诗中“天上同时草诏人”一句相呼应,“夙眷”点明感情。 B . 首联扣题,总写登楼眺望所见的高远阔大景象,“出”“尽”二字透露出超逸、欣悦之意。 C . 颔联对仗工整,上句说京都山河拱卫,地势险固;下句说名臣得用,暗表怀才不遇的怨愤。 D . 尾联用“滥竽充数”典故,说自己无作诗之才而强作诗同三相国唱和,这是作者自谦之词。
    2. (2) 本诗与杜甫《春望》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述。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两句描绘了在沂河洗完澡后吹着风唱着歌理想图景。
    2. (2) 《登岳阳楼》中诗人用“”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湖水将大地分割,仿佛整个天地也被包含在内了。
    3. (3) 《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其性质和信息守恒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黑洞的形成源于恒星的演化。当一颗恒星燃尽了核燃料时,它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引力坍缩。这个过程的结果可能是超新星爆炸,____。黑洞是一种极其紧凑的天体,其引力场极强,使得周围的一切,包括光都无法逃脱。

    ____,人们称之为事件视界,穿过这个特定边界的物体将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黑洞内部存在一个被称为奇点的点,其密度无限大,物理规律无法解释,这使得我们对黑洞内部的性质充满了疑惑和猜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黑洞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理论逐渐涌现,试图解决信息守恒的难题。量子引力理论、弦理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这些理论试图在量子层面揭示黑洞内部的奇异性,以及信息是否真的在黑洞内部被永久丧失。____,我们对黑洞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信息守恒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这些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推动我们对黑洞和宇宙本身的认识。在这场“信息守恒的大战”中,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试图揭示宇宙中这个引人入胜的谜团的真相。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内容概括完整,表达通顺连贯,不超过50个字。
  • 7.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展望历史,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黄埔军校是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国共两党革命摇篮在那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黄埔,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他们在东征、北伐、抗战的疆场上,浴血奋战,为救亡图存,为民族独立,为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黄埔精神。近一个世纪之后,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祖国统一大业尚未最终实现,两岸中国人仍然需要①____,共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携手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作为反对分裂、促进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历久弥新的黄埔精神在反“独”促统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走进新时代,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两岸综合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大陆已经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更加充满信心。虽然当前两岸关系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前进道路也不可能②____,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两岸关系由和平统一迈向融合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两岸中国人应当大力传承与弘扬黄埔精神,进一步强化“统一中国,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认清“祖国统一、民族复兴”是③____、人心所向,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奋发有为的旺盛斗志,积极投身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追求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征程,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创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未来。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在那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热血青年奔赴黄埔,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与原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一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服务体验的同时,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也引发了广泛的伦理和隐私保护问题。近期,某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监测应用,该应用通过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警服务。然而,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健康数据可能被滥用的担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