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阶段 | 广州市民饮食生活的主要表现 |
第一阶段 (1949-1978年) | 广州市民的饮食结构依旧以水稻为主食,瓜蔬为辅,肉类属奢侈品, 半月不沾荤是常态。 |
第二阶段 (1979-1992年) | 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放开“鱼价”、“菜价”和“粮价”。这一时期广州市民的动物蛋白摄入量有明显增长。虽然成功跨越了裹腹线,但“吃饱”仍旧是广州市民在饮食上的主要目的。 |
第三阶段 (1993-至今) | 广州地区2000年人均饮食服务消费金额为1419.88元,2017年该数据攀升为4190.96元。广州地区的饮食消费平均值是全国同期消费平均值的7倍,每个节日都是美食节,强大的饮食消费背后,是深厚的饮食消费文化。 |
——整理自赵小敏《1949年以来广州市民饮食生活方式流变研究》
材料二
在广州博物馆和中国大酒店的联袂合作下,“消失的……”项目在2020年底开始萌芽,逐渐稳步发展,形成了名菜、月饼、点心、饮料等多个子系列,形成丰富多样的“博物馆里吃文物”文创体验活动,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旅游融合大背景下,对全新的文创开发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 |
中国大酒店“消失的名菜”团队复刻菜品 |
——整理自广州博物馆著《消失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