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新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至《君奭》,常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焉。

    (节选自苏轼《上梅直讲书》)

    材料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节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苟其A侥一时之幸B从车骑C数十人D使闾巷小民E聚观F赞叹之G亦何以易H此乐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至《君奭》”的“书”与《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书”意思相同。 B . 窃,私自、私下。与“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的意思相同。 C .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的“执事”也是这个意思。 D . 闻,听见。与“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闻”含义相同,用法不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认为周公富贵不如孔子之贫贱,其原因是周公身边的人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 B . 苏轼认为孔子虽然贫贱,但是有理解自己的贤能弟子陪伴,这就足够快乐了。 C . 苏轼认为既不奢求富贵,也不安于贫贱,要与有贤能的人为友,生活才是值得的。 D . 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富民;公西华志在相礼;曾皙言志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 (5) 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孔子对颜渊“油然而笑”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