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波: A ?
袁行霈:诗歌是精微的语言艺术,得失往往在只言片语,何况中国古典诗歌多是短小的抒情诗,篇幅短而意蕴丰富,一字之间,意匠腾挪,用舍行藏,惊心动魄,言外的韵味尤其需要细细咀嚼。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如果拘于字句的表层意义,而不能品尝出字句之外的更多滋味,就无法深入。诗歌的品味既不能穿凿附会,又不能停留在字句上,斡旋执中,最是微妙。因而,研究可以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于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品味到风格,就达到了对诗人的总体把握。
曾祥波:“博采、精鉴、深味、妙悟”是您研究中国诗学的基本框架。可不可以认为深味的更高境界就是妙悟?
袁行霈:妙悟是佛教用语,是说一种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悟性。我们借用来说明对诗歌的一种超常的感受力。诗歌是文学门类中的明珠,因为它直指语言这一文学创作的根本源头。不是说其他文学门类就不重视语言,但它们还有别的打动人的技艺,例如小说、戏剧会创造出人物、情节来打动读者,但 B 。①好的诗歌要锋芒毕露,②必须深入语言的肌理,敲骨得髓。③优秀的诗人对语言的认识要超越一般普通诗人甚至大众的日常理解与使用,④创作需要妙悟,诗歌的阅读、欣赏,乃至诗歌艺术研究也需要妙悟。⑤虽妙悟可得于天赋,⑥但主要得于后天的培养。总之,博采、精鉴、深味、妙悟,四者结合起来,就有希望打开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这座宝库,建立起我们民族的诗学。
(袁行霈《中国诗学史》访谈节选)
( ) 句
( )句
( )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