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下·东坡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

    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看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恳荒的推进,水稻“南拉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材料三】

    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种类

    种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万吨)

    稻谷

    2945

    20849

    7.08

    小麦

    2352

    13772

    5.86

    大豆

    1024

    2028

    1.98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会银》)

    1. (1) 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真宗时,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粮食总产量显著提高,并使宋朝末年人口创纪录地达到1亿。 B . 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相沿了两千多年,他们在中国人粮食中所处的地位一直很重要。 C . 2022年中国稻谷无论种植面积、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中均居首要地位。 D . 千百年来,水稻始终作为中国人养生续命的第一大主粮,不仅滋养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还孕育了中国文明。
    2. (2) 下列对三则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二中,作者在说明水稻在中国历史当中的主要地位时,运用了逻辑顺序加以说明,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B . 画线句运用引用说明的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 C . 三则材料分别从水稻的优势、地位、种植情况等方面,从三个角度说明水稻在中国粮食中的重要地位。 D . 材料二开头介绍五种粮食,是为了与水稻形成对比,突出水稻在华夏民族中的主要粮食地位一直不变。
    3. (3)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