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突破乌江

    曲爱国  张从田

    ①1935年1月1日,红军三箭齐发,直趋乌江各渡口,开始为抢渡战斗作准备。

    ②战斗首先在江界河渡口打响。对岸的猪场是黔军江防前敌指挥部所在地,也是通往遵义的必经之路。红2师师长陈光亲率第4团实施渡江战斗。1日,部队到达江岸后,当地百姓告诉红军,要渡乌江,必须有三个条件:大木船、大晴天,加上熟悉水性的好船工。可是红军一样没有,且要在对岸敌军的火力下渡过乌江,简直难以想象。

          ③红4团团长耿飙、政治委员杨成武组织火力侦察,结果发现对岸老渡口处兵力、火力配置严密,但在渡口上游三公里处另有一个新渡口,守敌只有一个排。耿飙、杨成武商定:佯攻老渡口,主攻新渡口。陈光批准了这一方案。

          ④第二天上午,渡江开始。在佯攻部队的掩护下,1连长毛振发等八人首批下水,凫水过江,但遭到对岸敌军的猛烈射击,被迫退回。当天晚上,红4团再次组织十八人乘竹筏偷渡,结果由于水情不明,再次失败,只有毛振发率五名战士偷渡成功,隐蔽在对岸石崖下。3日上午9时许,再次展开大规模的强渡作战。突击营在火力掩护下启渡,在石崖下潜伏一夜的毛振发等人也突然杀出。突击营顺利登岸,很快夺取了渡口阵地。

          ⑤在红4团激战江界河渡口的同时,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也在回龙场渡口强渡。1月2日上午,团长杨得志、政治委员黎林率领全团顶着雨夹雪,到达渡口。这里的江面不算太宽,但江水湍急,两岸都是刀削般的峭壁,人立岸边,江水的咆哮声震耳欲聋。红军在附近村庄找船,发现敌军早有准备,撤离前曾对村庄进行洗劫,连一支桨、一块像样的木板都没有留下。一个又一个方案被提出来了,但被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时间也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到了下午,杨得志在江边观察,忽然发现江中有一根竹竿在漂浮。他灵机一动,与黎林商量后,决定扎竹筏渡江。部队马上行动,就地取材,用草绳、竹皮和绑腿带,扎起了一只一丈多宽、两丈多长的竹筏。八名熟悉水性的战士被挑选出来,于当晚进行试渡。

          ⑥天黑得如同锅底。黔军根本没有想到红军敢在夜间用竹筏渡江,躲进工事避雨避风。八位勇士用竹竿、木棍作桨,奋勇冲入了漆黑一片的乌江,如一片苇叶在浪窝中上下翻滚。竹筏到了江心,忽然被一个大浪掀翻了,急速漂向下游,战士全部落水,隐约间只见到几个黑点在浪涛中时闪时现,不一会儿,就完全埋入了漩涡。

          ⑦试渡失败,但红军已没有退路。杨得志叫来1营营长孙继先:“今晚一定要渡过去!”孙继先挑选了十几名战士,再次登排出发。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对岸突然响起了两声枪响,接着又是两枪,黎林惊呼:“两枪,是山下响的。”偷渡成功了!
          ⑧杨得志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声喊道:“是我们的人。开‘船'!”早已待命的战士,立即登上竹筏,向着对岸飞驰而去。不多久,对岸闪起了团团火光,接着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混成一片。在如同神兵天降的红军战士攻击下,黔军守军乱作一团,四处逃帘。红1团很快控制了江岸阵地。回龙场渡口也拿下了。红1军团主力由此过江。

          ⑨红3军团的渡江点在懒板凳(今南白镇)以南四十公里处的茶山关。1月5日,红3军团先头第10团到达茶山关渡口。守关的黔军此时已经得知回龙场渡口、江界河渡口失守的消息,自恃无法抵挡红军,所以红10团一到,即弃关逃逸。红3军团因此顺利地渡过乌江。

          ⑩至此,乌江天险被全线突破。1月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尾追的国民党军薛岳部只能望江兴叹,蒋介石企图将红军聚歼于乌江东岸、南岸的企图又一次破产。

     (选自《长征记》,有删改)

    1. (1) 略读侧重于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请略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红军渡江部队

      渡江地点

      渡江时克服的困难

      体现出红军

       的精神。

      1月1日-3日

      红2师红4团

      江界河渡口

      敌人阻击,

      1月2日

      红1军团第1师第1团

      回龙场渡口

      江水湍急,

    2. (2) 阅读时需要将略读和精读相结合。你认为第⑤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 (3) 对于文章的关键处,不仅要熟读,还要精思。针对第⑨段中“守关的黔军此时已经得知回龙场渡口、江界河渡口失守的消息”一句,有同学认为文章先写江界河渡口,再写回龙场渡口,因此句中“回龙场渡口”和“江界河渡口”应互换位置。你是否赞同?请简要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