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说“好”的父亲

    郑亚水

        ①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在我儿时的印象中,父亲说起话,大都是和颜悦色的:“好、好、好……”对于我而言,父亲口中极少有“不”的口气,以致那极少的说过“不”的情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②有一年春天,梅雨下得特别繁,赤脚上学的我,脚丫便被泥土中的“土气”呛得痒痒地痛,我吵着父亲要一双许多同学炫耀的雨鞋。记得当时父亲先是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说了声“好”。几天后的一个半夜,公鸡还没有啼叫,母亲推醒我说:“你不是要雨鞋吗?”我以为在做梦,旁边的父亲摸了摸我的头说:“现在跟我去卖自留地的萝卜头,明早带你去对鞋号。”我一听,眼睛就不再迷糊了。

        ③沿着弯弯的山路,父亲在前面驮拉着菜车,我在后头抓住车扛推。其实,一路上我自己好像是被父亲间接拉着,伴随着四大架菜重压下“吱、吱、吱”发响的小板车声,我们来到了集市。“鬼精”一般的菜贩子,不时溜达过来,不看架上又白又大的萝卜,偏偏从菜架中抽出几支又小又有斑点的小萝卜向我父亲砍价,每百斤从3块半砍到2块,眼看太阳就出来了,还得上工的父亲就不再说“不”了,杠抬过大秤后收到难得的8块7角,父亲便带我来到供销社柜台前买鞋。一双29号的雨鞋又拿走了父亲怀里的6块钱……回到村口,遇到恰好出来洗衣服的母亲,看到高兴自得的我还稳坐在小板车上不停地喊:“驾、驾、驾!”母亲责怪了:“看你这小毛头,你父亲浇了二个月菜,又累了一天一夜,你还这么逍遥……”我求证似地问:“爸,你累不累?”父亲回头挤出笑意:“不累,不累!”我一听,斜了母亲一眼:“爸不累呢……”

        ④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父亲,还有母亲总算把我和弟弟俩送进了中学,又送到了中专大学,让我俩从此跳出了农门,来到了城镇。有一天,一位邻居突然打来电话,说是我父亲病了,已经有好几天不见他上山了。我急匆匆赶回家一看,原来,几天前,父亲上山拓荒种麻竹时,不小心被留在地上的旧刺头刺穿了右脚盘,血流了一大堆。是他自己砍了一根龙眼树丫拄着回家的。后来再也爬不起来了,他怕影响我上班工作,预先就不让我母亲打电话,还随便吩咐母亲到田头埭尾抓了一种叫“紫花地丁”的青草,捣烂后敷上了事。我问父亲:“痛不痛?”父亲故作镇静:“不痛、不痛,这种草药敷上,再过几天就好了……”接着,不让我住家过夜就开始催促我尽快返城上班了。父亲的“不痛”,明摆着是不肯让我费心花钱送他去医院治疗。

       ⑤父亲一辈子从未住院过,有时感冒、拉肚子啦,总是自己“土法上马”,弄些草药“吃了就好”。甚至极少向本村的赤脚医生问诊讨药。直到他七十二岁那年冬天,不幸突染了“肺积水”疾病。昏迷中的父亲被堂兄强行送进附近的医院就诊挂瓶。当我赶到医院时,屁股还未坐热,醒来的父亲就吵着要出院了,还甩了一句狠话:“天没留百岁人,你不同意,我自己也要跑回去!”再三对住院说“不”,终究还是因倔犟的父亲说“不”,而让我背上了另外的一个“不”,这就是“不孝”的骂名!

        ⑥到如今,我也有了儿子,已为人父了。人到中年,外面似乎还有许多忙不完的事,更有许多必须直接面对的烦恼。回家啦,亦有不少繁杂的琐事,刚要端起饭碗,儿子纠缠来了,有时自个儿的爱心和耐性装扮不出来时,“不”字刚想说出嘴,抬头仰望挂在墙上相框中微笑的父亲,马上变成了:“好,好,好!”,是父亲给了我____和____,不仅要对儿子说“好”,而且要当好一个有时对自己说“不”的好父亲!

     (选自《巫溪报》,2022年8月,有删改)

    1. (1) 请以“父亲”为主语,简要概括第③④⑤段的内容。
    2. (2)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不能忘怀!(请从句式、标点、用词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批注)

      ②刚要端起饭碗,儿子纠缠来了。(此处的“纠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3. (3) 回忆性散文一般会采用“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视角。“成年的我”写下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时,与“童年的我”说出这句话时,感受是一样的吗?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 (4) 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请联系上下文,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两句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并简要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