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4·金昌)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政府充分利用山川险阻、地形地物,在河西地区筑塞障亭隧,成为西汉政府在西北防务的重要内容。《汉书》记载:“元狩二年,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后汉书》有“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的记载,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汉政府在河西的统治。同时,汉政府陆续建立了郡、县等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遣官治理民政、部署防务。

    ——摘编自《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

    材料二 五凉时期(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政局相对稳定,为儒学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批儒学大家不为世俗所左右,勤于治学,著书立说,开馆收徒,使汉文化在河西地区得以传承和发展。西晋末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

    ——摘编自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材料三 榷场贸易是辽、宋、西夏、金时期隶属于不同政权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宋、夏商民的大量贸易是在官方设立的榷场进行,宋、夏通好时,双方人民都欢迎开市,出现“商贩如织”的现象。金朝时设立兰州榷场,西夏以境内的特产青白盐、珠玉、牲畜和皮毛等产品,换取金朝的粮食、铜铁、丝麻织品、货币和其他物资。

    ——摘编自《宋元时期的兰州》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治理河西走廊的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凉时期河西地区儒学昌盛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榷场贸易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