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宇宙论是每一种具有成熟思维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话题,即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

    古希腊人的宇宙论可以分为元素论和原子论两大类。

    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是第一位提出元素思想的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是最为根本的存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火”、色诺芬尼认为“土”是世界本原。阿那克西曼德则用“无限”来代表那个无所不包的“整全”。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将物质一元论转变为四根说,即火、土、气、水四者是组成万物之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又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柏拉图将四根说几何化,在他这里,神创世界的宇宙观开始出现雏形,他认为上天希望世界万物跟上天一样完美,所以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创造世界万物,最先创造出来的是灵魂,然后将它分割成相反方向旋转的圆,再将元素按照比例造出天体,形成宇宙。

    亚里士多德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进一步发扬光大,认为四元素同时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以构成其他世间万物。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提炼”出第五种元素——“以太”,水、气、火、土是世间万物的质料,“以太”则是天体的质料。

    斯多亚学派既从物理学又从神学的角度对宇宙生成进行思考。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被动和主动两个本原,二者不可分离;“神”创造宇宙,“神”可以将火转化为其他元素,例如气和水,而水又生成土,其余部分的水归于气和火,从而不断转换形成宇宙其他物质,包括生命。

    元素论致力于探讨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并将终极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多种元素。万物是生灭的,元素是不灭的。元素作为一种整全性的存在,其自身未必显现,由元素组合而成的一切万物却因此显现。古希腊元素论宇宙观有与数学物理学相联系的倾向,也容易走向神学。

    原子论致力于探索万物最细微的构成。原子论的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运动于无限的虚空之中。物体的产生是由于原子的结合,物体的消灭是由于原子的分离。事物发生的原因就在于事物本身。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但那是最精细的原子。原子群不断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

    从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来看,原子论的影响显然要更大一些。原子论也被称为“原子本体论”,即这种观念更强调有形有界、独立间断之个体的重要性。因此其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的过程。这就和从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更为强调本原的元素论形成对照。原子论重视对物质形状、位置、性质的准确认识,把万物看作人类客观认知的对象,因此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以分析解剖为基础,这和近代以来的科学理念有相似性。因此,原子论容易走向科学,而强调创生者、第一因的元素论容易走向神学。

    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本论”或者说“阴阳气化论”

    所谓“气本论”,就是把气的聚散离合理解为世界万物存亡兴衰的根本原因。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气分为阴阳,万物的生成即阴阳相生的结果,因此“气本论”也可以称为“阴阳气化论”。阴阳之气作为天地之间最为根本的两种元素,通过彼此间的对立矛盾、相互依存,造就万物的生成,推动万物的变化。

    所以,万物的运动、人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讲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之气的和合、聚散、交感、连续。一切自然的现象、人生的变故、疾病的成因、国家的兴亡都可以从阴阳的变迁中找到答案。阴阳理论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结合之后,万事万物的发生、构成、运动得到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解释。早期的五行观只是中国古人对事物构成要素的提炼,是一种静态的理论,五行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后来引入相生相克理论之后,五行才开始循环运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既自我封闭又充满生机的系统。

    古代中国人很少像古希腊人那样,将某一种元素看作是万物的本原。虽然阴阳和五行可以视为不同的元素,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两方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而是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这既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一种辩证思维。五行也一样,虽然五种元素具有独立的性质,但只有在一个连续整体系统中交替作用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价值,必须融会贯通于一个共同体之中。即便后来出现以土居中,统摄其他四项的“四加一”型五行,“土”也不是可以脱离其他四行的存在。所以无论阴阳还是五行还是八卦,都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体,作用体内各项元素既互为条件,又互为“他者”,如此万物才能够生生不息。

    (摘编自曹峰《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所有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世界是如何生成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等问题。 B . 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影响,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 C . 柏拉图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与冷、热、干、湿四种特性相互作用构成了万物。 D . 中国古人用辩证思维来看待阴阳,认为阴阳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亚里士多德发扬了四元素说,并提出了构成天体质料的第五元素“以太”。 B . 根据古希腊元素论,一个物体未必会把构成该物体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显现出来。 C . 从原子论的有关论述来看,人的灵魂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是由原子构成的。 D . 在中国,阴阳理论最早产生,并派生出五行学说,两者共同构成“阴阳气本论”。
    3.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中“气是万事万物原始共通的物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B . 《庄子·知北游》指出,“通天下一气耳”。 C . 王充《论衡》认为,“天去人高远,其气莽苍无端末”。 D . 张载《正蒙·太和篇》主张,“气有聚散,并无生灭”。
    4.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先后对古希腊的元素论和原子论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二者的差异。 B . 文章大体上按照时序介绍元素论的相关思想,呈现了该学说的发展脉络。 C . 文章抓大放小,选取了古代中国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气本论展开论述。 D . 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学理性较强。
    5. (5) 本文标题为“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本文内容是如何体现标题的?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