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先行行业, 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电力消费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到 2025 年,中国电力消费将达到 9790亿千瓦时,在全球电力消费中的份额将上升至三分之一;亚太地区电力消费将达到 15 428 亿千瓦时, 在全球电力消费中的份额占比大约为二分之一。
2023-2025 年, 全球电力系统将加速低碳转型。根据 IEA 预测, 到 2025 年,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从 2022 年的 29% 增长至 35% , 核能将占比 9% ,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 44%。2022-2025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速最高,达 9%,全球核能发电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近 4%, 而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接近零增长, 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0.3% 和 0.1%, 其他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速最低, 仅为 -8%。因此,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将在全球未来三年的全球电力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全球电力系统正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全球发电碳排放在 2022 年达到峰值, 2025 年或下降。全球能源发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 IEA 2023 年 3 月份发布的《2022 年全球碳排放报告》, 2022 年全球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为 368 亿吨, 同比增长 0.9% , 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制造业、交通运输与建筑业。 其中发电碳排放在 2022 年达到 132.07 亿吨, 同比增长 1.3% 。IEA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发电碳排放为 130.43 亿吨,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0.4%。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 新能源技术水平、经济性大幅提升, 风能和太阳能实现快速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 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迎来重大新机遇。2020 年 9 月,中国明确提出 2030 年 “碳达峰” 与 2060 年 “碳中和” 目标。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 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 以上, “碳中和” 目标顺利实现。在 “双碳” 战略大背景下, 近年来, 全球支持绿色能源发电政策密集发布, 多个国家协同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 多次强调积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加快规划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我国从《“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再到 《“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 均明确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分阶段发展目标。
(摘编自《电力行业研究: 加速低碳转型,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材料二: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能源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延伸至提案议案, 成为热议的焦点。其中,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更是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备受关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 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要义。
近年来, 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巨大成绩, 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目前,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总装机 25.6 亿千瓦,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占总装机比重 47.3%,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 95% 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到 25% 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绿电消费持续扩大, 能效水平稳步提升, 降碳减排效果明显,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同时, 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新型储能近年来发展迅猛。虽然当前仍存在 “新能源 + 储能” 整体利用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的情况。但国家已采取措施, 积极应对, 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以硬性要求向实际需要转变, 进一步提高已建储能的利用率, 加快市场建设, 更好地促进 “新能源 + 储能” 发展。
氢能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宠儿,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同样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 全球多国以氢能交通为切入点, 向工业、建筑等领域拓展, 应用场景日渐丰富。近年来, 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目标, 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持续提升。
当前,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确保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基础与关键。
(摘编自《代表委员共话新型能源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