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更新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1.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先行行业, 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电力消费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到 2025 年,中国电力消费将达到 9790亿千瓦时,在全球电力消费中的份额将上升至三分之一;亚太地区电力消费将达到 15 428 亿千瓦时, 在全球电力消费中的份额占比大约为二分之一。

    2023-2025 年, 全球电力系统将加速低碳转型。根据 IEA 预测, 到 2025 年,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从 2022 年的 29% 增长至 35% , 核能将占比 9% ,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 44%。2022-2025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速最高,达 9%,全球核能发电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近 4%, 而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接近零增长, 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0.3% 和 0.1%, 其他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速最低, 仅为 -8%。因此,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将在全球未来三年的全球电力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全球电力系统正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全球发电碳排放在 2022 年达到峰值, 2025 年或下降。全球能源发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 IEA 2023 年 3 月份发布的《2022 年全球碳排放报告》, 2022 年全球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为 368 亿吨, 同比增长 0.9% , 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制造业、交通运输与建筑业。 其中发电碳排放在 2022 年达到 132.07 亿吨, 同比增长 1.3% 。IEA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发电碳排放为 130.43 亿吨,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0.4%。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 新能源技术水平、经济性大幅提升, 风能和太阳能实现快速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 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迎来重大新机遇。2020 年 9 月,中国明确提出 2030 年 “碳达峰” 与 2060 年 “碳中和” 目标。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 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 以上, “碳中和” 目标顺利实现。在 “双碳” 战略大背景下, 近年来, 全球支持绿色能源发电政策密集发布, 多个国家协同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 多次强调积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加快规划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我国从《“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再到 《“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 均明确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分阶段发展目标。

    (摘编自《电力行业研究: 加速低碳转型,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材料二: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能源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延伸至提案议案, 成为热议的焦点。其中,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更是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备受关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 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要义。

    近年来, 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巨大成绩, 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目前,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总装机 25.6 亿千瓦,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占总装机比重 47.3%,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 95% 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到 25% 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绿电消费持续扩大, 能效水平稳步提升, 降碳减排效果明显,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同时, 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新型储能近年来发展迅猛。虽然当前仍存在 “新能源 + 储能” 整体利用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的情况。但国家已采取措施, 积极应对, 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以硬性要求向实际需要转变, 进一步提高已建储能的利用率, 加快市场建设, 更好地促进 “新能源 + 储能” 发展。

    氢能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宠儿,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同样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 全球多国以氢能交通为切入点, 向工业、建筑等领域拓展, 应用场景日渐丰富。近年来, 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目标, 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持续提升。

    当前,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确保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基础与关键。

    (摘编自《代表委员共话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全球发电碳排放在 2022 年达到峰值,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 全球发电碳排放到 2025 年将会下降。 B . 近年来, 全球支持绿色能源发电政策密集发布, 每个国家协同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C . 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积极投资绿色产业领域, 其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D . 当前全球电力系统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2.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近年来, 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并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B . 我国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以实际需要向硬性要求转变, 促进 “新能源 + 储能” 发展。 C . 氢能在能源体系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而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宠儿。 D . 近年来, 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 实现了快速发展的目标。
    3. (3) 我国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 其中不乏环保意识。下列诗句中, 没有体现出环保意识的一项是 ( )
      A .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B .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杨万里《山村二首》(其一)] C .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D .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 (5)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简要概括 “2023-2025 年, 全球电力系统将加速低碳转型” 的依据。
  • 2.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生(节选)

    路 遥

    刘巧珍刷牙了。这件事本来很平常,可一旦在她身上出现,立刻便在村里传得风一股雨一股的。在村民们看来,刷牙是干部和读书人的派势,土包子老百姓谁还讲究这?读书人高加林刷牙,巧珍的妹妹巧玲刷牙,大家谁也不奇怪,唯独不识字的女社员刘巧珍刷牙,大家感到又新奇又不习惯。

    “哼,刘立本的二女子能翘得上天呀! 好好个娃娃,怎突然学成了这个样子?”

    “一天门外也没逛, 斗大的字不识一升, 倒学起文明来了!”

    “卫生卫生,老母猪不讲卫生,一肚子下十几个胖猪娃哩!”

    “哈呀, 你们没见, 一早上圪蹴在碱畔上, 满嘴血糊子直淌! 看这洋不洋?”

    ......

    村里少数思想古旧、不习惯现代文明的人, 在山里, 在路上, 在家里, 纷纷议论他们村新出现的这个 “西洋景”。

    刘巧珍根本不管这些议论, 她非刷牙不可! 因为这是亲爱的加林哥要她这样做的啊! 痴情的姑娘为了让心爱的男人喜欢, 任何勇气都能鼓起来。她根本不管世人的讥笑, 她为了加林的爱情什么都可以忍受。

    这天早晨, 她端着牙缸, 又蹲在他们家的碱畔上刷开了牙。没刷几下, 生硬的牙刷很快就把牙床弄破了,情况正如村里人传说的 “满嘴里冒着血糊子”。但她不管这些,照样使劲刷。巧玲告诉她, 刚开始刷牙, 把牙床刷破是正常的, 刷几次就好了。

    这时候, 碰巧几个出山的女子路过她家门前, 嬉皮笑脸地站下看她出 “洋相”; 另外一些村里的碎脑娃娃看见这几个女子围在这里, 不知出了啥事, 也跑过来凑热闹了; 紧接着, 几个早起拾粪路过这里的老汉也过来看新奇。

    这些人围住这个刷牙的人,稀奇地议论着,声音嗡嗡地响成一片。那几个拾粪老头竟然在她前面蹲下来 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 互相指着她的嘴巴各抒己见。后面来的一个老汉看见她满嘴里冒着血沫子, 还以为得了啥急症, 对其他老汉惊呼: “还不赶快请个医生来?” 逗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了。

    巧珍本来想和周围的人辩解几句, 大大方方开个玩笑解脱自己, 无奈嘴里说不成话。她也不管这些了, 照样不慌不忙刷她的牙。她本来想结束了, 但又赌气地想: 我多刷一会儿让他们看, 叫他们看得习惯着!

    她右手很不灵巧地拿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阵后, 然后取出牙刷, 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清水, 漱了漱口, 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 又喝了一口水漱起来。周围一圈人的眼光就从那牙缸子里看到她的嘴上,又从她的嘴上看到土地上。

    这时候, 巧珍她爸赶着两头牛正从河沟里上他家的碱畔。这个庄稼人兼生意人前几天又买了两头牛,还没转手卖出去,刚才吆着牲口到沟里饮水去了。

    立本五十来岁,脸白里透红,皱纹很少,看起来还年轻。他穿一身干净的蓝卡其衣服, 不过是庄稼人的式样; 头上戴着白市布瓜壳帽。看起来不太像个农民, 至少像是城里机关灶上的炊事员。

    刘立本吆牛上了碱畔, 见一群人围住巧珍看她刷牙, 早已气得鬼火冒心了! 他发现巧珍这几天衣服一天三换, 头梳个没完没了, 竟然还能翘得刷起了牙。他前两天早想发火了, 但觉得女子大了,怕她吃消不了,硬忍着没吭声。

    现在他看见巧珍在一群人面前丢人败兴,实在起火得不行了。

    他丢下两头牛不管, 满脸通红, 豁开人群, 大声喝骂道: “不要脸的东西, 还不快滚回去! 给老子跑到门外丢人来了!" 

    刘立本一声喝骂,赶散了所有看热闹的人。娃娃女子们先跑了,几个老汉慌忙提起拾粪筐, 尴尬地退出了他们本不该来的这个地方。

    巧珍手里提着个刷牙缸子, 眼里噙着两颗泪珠说: “爸, 你为啥骂人哩? 我刷牙讲卫生, 有什么不对?”

    “狗屁卫生! 你个土包子老百姓, 满嘴的白沫子, 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 你羞先人哩!”

    “不管怎样, 刷个牙算什么错!” 巧珍嘴硬地辩解说, “你看你的牙, 五十来岁就掉了那么多, 说不定就是因为没……”

    “放屁! 牙好牙坏是天生的, 和刷不刷有屁相干! 你爷一辈子没刷牙, 活了八十岁还满口齐牙,临殁的前一年还咬得动核桃哩!你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了!”

    “那巧玲刷牙你为什么不管?”

    “巧玲是巧玲,你是你!人家是学生,你是个老百姓!”

    “老百姓就连卫生也不能讲了?”巧珍一下子委屈地哭开了。她大声和父亲嚷着说:“你为什么不供我上学? 你就知道个钱! 你再知道个啥? 你把我的一辈子都毁了, 叫我成了个睁眼瞎子! 今儿个我刷个牙, 你还要这样欺负我……” 她一下子背过身, 双手蒙住脸哭得更厉害了。

    刘立本一下子慌了。他很快觉得他刚才太过分——他已经好多年不这样对待孩子了。他赶忙过来哄她说: “爸爸不对, 你别哭了, 以后要刷, 就在咱家灶火圪埗里刷, 不要跑到碱畔上刷嘛! 村里人笑话哩……”

    “让他们笑话!我什么也不怕!我就要到碱畔上刷!”巧珍狠狠地对父亲说。

    刘立本叹了一口气, 回头向院子后面看了看, 立刻惊叫一声, 撒开腿就跑——他的那两头牛已快把他辛苦务养起来的几畦包心菜啃光了!

    巧珍擦去泪水,委屈地转身回了家。她先洗了脸,然后对着镜子认真地梳起了头发。她把原来的两根粗黑的短辫, 改成像城里的姑娘们正时兴的那种发式: 把头发用花手帕在脑后扎成蓬蓬松松的一团。穿什么衣服呢? 她感到苦恼起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巧珍 “非刷牙不可”, 为了加林的爱情什么都可以忍受, 因为在她眼里, 加林哥有文化、有思想, 他说的一定有道理。 B . “洋不洋” “西洋景” “洋相” 等词, 表明刷牙在当时的农村还是一件新奇事, 表现出村里人对文明、先进生活的向往。 C . 刘巧珍本想正常结束刷牙, 但最终延长了刷牙的时间, 她这么做是为了和对她指指点点的村里人赌气, 表现了她倔强的性格。 D . 刘巧珍有意挑战围观者的刷牙行为, 具有抗击传统生活、向往现代文明的文化意味。 而《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刷牙行为,则暗示着他对生活有更大的向往。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选文以 “刘巧珍刷牙了” 开头, 简洁地交代了核心事件, 使之成为整个故事的线索, 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情节。 B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将满嘴血糊子的巧珍比喻成生病的牛犊,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村民对巧珍刷牙的不解、对新事物的好奇。 C . 在塑造刘巧珍时, 作者采用了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 还有正面描写手法, 但没有侧面描写。 D . 文中第  段巧妙运用四段对话,揭示了村里人对巧珍刷牙的看法,这种类似 “画外音” 的处理能使事件容量更大、内涵更丰富。
    3. (3) “圆形人物” 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这类人物往往性格比较丰满, 立体感强, 更接近真实的生活。请结合 “圆形人物” 的内涵, 分析刘立本的人物形象。
    4. (4) 精心选材、用材能起到凸显人物形象、突出作品主题的作用。某班级读书小组在阅读完 《人生》一书后,就小说在选材、用材方面的特点及作用展开了讨论。作为读书小组的一员, 请你就小说选用 “刘巧珍刷牙” 这一平凡小事作为故事情节, 谈谈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3.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 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求人》)

    材料二:成王处襁褓之中朝诸侯,周公用事也;武灵王五十而弑于沙丘,任李兑也。齐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失管仲,任竖刁而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具施焉者,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而削地复,赵任蔺相如而秦兵不敢出。 由此观之,无贤佐俊士,能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之有也。是以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 佐不务多而务得贤者;得民心而民往之,得贤者而贤者归之。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史鱼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 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 “我即死,治丧于北堂  ,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 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 立召蘧伯玉而进之,召弥子瑕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卫国以治,史鱼之力也。夫生进贤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 可谓忠不衰矣。

    纣杀王子比干,而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徙。自是之后,殷并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与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自齐魏至,于是举兵攻齐,栖闵王于莒。燕度地计众,不与齐均也。然而,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故也。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显昌,失贤者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节选自贾谊《新书・卷十》)

    【注释】①北堂:指室,与正堂相对而言。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 1 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自鲁隐公A以至B哀公十有C二世D其所以E得之F所以失C之H其术一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治,与 “乱” 相对, 指国家安定、天下太平, 与《屈原列传》“明于治乱” 中 “治” 的意思相同。 B . 过, 意为 “过错”, 与《阿房宫赋》“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中 “过” 的意思相同。 C . 吊, 意为 “吊唁”, 与《陈情表》“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中 “吊” 的意思不同。 D . 寤, 本义为 “睡醒”, 文中指 “醒悟”, 与《诗经·关雎》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中 “寤” 的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材料一认为, “身定、国安、天下治”, 必须依靠贤人, 并以《春秋》所载为例, 分别阐述诸侯获得君位和失去君位的原因所在。 B . 材料一运用假设论证方法, 分别以虞国和吴国不采用贤臣的意见而导致国家灭亡为例, 从反面阐述 “得贤人” 的重要性。 C . 材料二中, 蘧伯玉贤能而不被任用, 弥子瑕无才无德却担当大事, 史鱼多次言说蘧伯玉贤能,可是弥子瑕却不听他的。 D . 材料二阐述的国君必须 “得民心” “得贤者”, 与材料一 “天下治, 必贤人” 的观点是一致的, 且与孟子 “得道多助” 的思想一脉相承。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王处襁褓之中朝诸侯,周公用事也。

      ②燕度地计众,不与齐均也。然而,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故也。

    5. (5) 材料二中, 史鱼为什么要交代他的儿子 “我即死, 治丧于北堂”? 请简要分析。
  • 4.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杜 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① ,指挥若定失萧曹②。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伊吕:指伊尹和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②萧曹:指萧何和曹参,他们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以议论起笔, 如异峰突起, 笔力雄放, 写诗人瞻仰诸葛遗像, 不禁肃然起敬, 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B . 颔联既赞扬诸葛亮帮助刘备占据三分天下之一席的功绩, 又为当朝统治者将诸葛亮气贯云霄的功绩看成 “一羽毛” 般渺小而愤慨。 C . 颈联运用用典和对比手法, 盛赞诸葛亮不仅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 而且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也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D . 这首咏史诗, 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 故能涤肠荡心, 浩气炽情, 动人肺腑。 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进。
    2. (2) 这首诗与《蜀相》均以诸葛亮为歌咏对象, 但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却同中有异, 请简要分析。
  • 5.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近日,一篇标题为《杭州:荷花十里桂三秋》的文章火爆 “出圈”, 引得众人纷纷转载, “荷花十里桂三秋” 化用了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中的诗句
    2. (2) 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的事例,恳请皇上答应自己将祖母奉养至终的句子

    3. (3) 广东某高中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 师生们来到 “中国水鸟之乡” 海丰县, 看到飞鸟嬉戏鸣叫的景象, 小汕同学文思泉涌, 不禁随口吟出两句描写鸟的古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6.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楹联, 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 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 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楹联历史悠久, ① 。究竟起于何时, 楹界对此众说纷纭, 但一般认为最早的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 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便是最早的楹联。

    文人墨客,于市肆檐下,以墨润笔,挥洒成联, ② ,自成风景。楹联小小一方,却博大精深,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六合春”,这样的春联包含着中国人礼敬万物、普天同庆的文化特征。“曲直自有旁人看,偏正当由社会评”, 这样的行业联则传递出积极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拿明朝大学士李贤和程敏政的出句、对句来作婚联,玄机暗藏,委实 ③ ,让人忍俊不禁。楹联形式短小, 文辞精练, 雅俗共赏。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楹联不仅将古典的诗意与文学精粹融会其中, 更承载着民俗文化的悠久传统, 成为中华文化宝库。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 请进行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 可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楹联学家评价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副春联, 认为它构思精巧, 是一副不可多得的春联佳作。请对这副春联作简要赏析。
  • 7.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

    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 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 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 严肃、 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 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 我回味着, 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 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 霞光照射在他身上, 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 然而, 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 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 在清冽的空气中, 只这是动的; 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 在粉红的霞色中, 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用暖色与冷色相映衬, 以动与静相映衬, 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2. (2) 在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 “风景” 一词出现了两次, 第一个 “风景” 加上双引号, 而第二个 “风景”不加双引号。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 (60 分) 
  • 8. (2024高二下·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强调人的发展应顺应 “本性”; 《三字经》 中说 “玉不琢, 不成器”, 认为人需要经过 “雕琢” 才能有所成就。

    对于以上材料, 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 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章。

    要求: 结合材料, 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