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草地(节选)[注]

    徐贵祥

    红艺速成学校来了一个教官。他自报家门,敝人高一凡,国军中校团副。打仗,敝人是外行;讲课,本人也是外行;但是演戏,敝人既是外行也是内行,至少比你们内行……

    这个开场白,让学员们有点摸不着头脑。

    高一凡说,我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呢,我感兴趣的是你们有宣传队,而我更感兴趣的是,你们的宣传队,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艺术训练的,我有责任帮助你们,因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也是没有党派的……

    有人在下面嘀咕,反动军官,他有什么资格批评红军文艺,他以为他是高尔基啊!

    学员哄堂。

    瞿部长召集学员谈话,说高一凡不是什么反动军官,他热爱艺术,对西方歌剧以及舞蹈都有研究,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你们不尊重教官,没有人教你们,大家还是闭门造车,没有提高。红军文艺不提高,就产生不了战斗力。

    大家对高一凡的态度改变了。高一凡课讲得通俗易懂,明明白白,也经常和同学们探讨。何连田发现,高一凡最欣赏的学生还是方圆,每次示范,都要点方圆的名。

    有一次讨论,方圆居然说,高教官太不一般了,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方圆讲的话,何连田听不懂,但他从方圆眼睛里,看到了一种特别刺眼的光波,这使他心里很不舒服。

    过了一个多月,一道命令下来,宣传队紧急回到部队,开始了后来被称为“长征”的大迁徙。

    自从离开红艺速成学校,宣传队的人就再也没有见到高一凡。有人说,高一凡的父亲派人把他接回去了。

    原来,高一凡虽然回到广州,却再也无法安静地当阔少了,红军北上这几个月,高一凡一直关注,他谎称考察军需损耗,一路打听,终于在麻田山下追上了部队。

    北上这些日子,方圆一直很少说话,常常望着远处发呆,现在高一凡来了,方圆的眼睛一下子就明亮了许多,连傻子都能看得出来,何况何连田。

    因为高一凡的缘故,宣传队的伙食都比别的部队好。后来韦芷秋找方圆谈话,让她动员高一凡把东西上交一部分给纵队医院。高一凡半天没吭气,后来还是由方圆做主,把奶粉和面包送给纵队医院了。

    部队过草地的时候已是秋天,常常是雨一阵雪一阵,弄得人也是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发凉。更严重的是,粮食很快就没有了,连宣传队也死气沉沉了。只有高一凡和方圆,一路上都在嘀嘀咕咕,还经常搀扶在一起。

    在何连田的感觉里,宣传队就是一个家,韦芷秋是家长,王振寰要算副家长,至于后加进来的,譬如高一凡,何连田始终把他当外人,连带方圆也成了外人。

    有一次休息,何连田打火烧茶,悄悄地往里面放了块糌粑,被邓金湖看见了。邓金湖经过反复跟踪侦察,郑重地向党代表王振寰举报,何连田私藏粮食,并且给队长韦芷秋开小灶。在长征路上,私藏粮食、偷吃粮食都是杀头之罪。

    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揭发何连田的错误。

    韦芷秋痛心疾首地说,确实是我的错,我应该早就警觉的,可是我,我没想到……不,是我有私心,多吃多占,才没有制止小何的行为……

    你们这是干什么?小何自己从死人身上搜的粮食,自己舍不得吃,帮助同志,怎么让你们一说就成了反革命了呢。过草地这一路上,谁身上的负担最重,谁功劳最大,大家有目共睹。为什么就拿这一点小事上纲上线,这是同志感情吗?

    方圆说得大家一片沉默。

    高一凡哈哈大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看你们是饿昏了头,没事找事。

    何连田对高一凡的看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这样有钱人家的孩子,跟着他们一样受苦受累,他图的是啥呢,就算他是冲着方圆来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啊!

    走到川甘交界的地方,上级给宣传队拨来一百斤麦麸。何连田是组长,负责分配,每人每天三两。算上多给高一凡、方圆和韦芷秋的,何连田自己每天只能分到一两麦麸汤。

    再往前走,麦麸也没有了,就只能吃树皮草根了。奇怪的是,部队多数人还是活着,特别是宣传队,似乎越活越精神。

    有一天正在走着,突然有人惊叫,原来是一群大鸟从头顶飞过。有战士举枪瞄准,高一凡说,不要打,见到鸟了,说明草地快到头了,留下条性命。

    部队渡过黄河之后,同马家军打了一场恶仗,大伤敌人元气。宣传队接到命令,根据战斗情况,创作一台节目,既要鼓舞士气,又能对敌人产生瓦解作用。

    于是就研究。韦芷秋说,我们现在的主要敌人就是马家军,威胁最大的就是他的骑兵。我发现骑兵冲击很有规律……韦芷秋一边讲,高一凡一边画。

    方圆惊喜地叫道,高教官,你太了不起了,怎么什么都会啊?

    高一凡笑笑说,我读过大学,这是基本功。

    往后就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集体凑了一个《打马队歌》。高一凡对韦芷秋说,他发现了新大陆,将来再同马家军打仗,他就拉手风琴,拉“马人圆舞曲”,让马家军的阵地成为一个大舞场,几百匹马汇成漩涡……高一凡在讲这话的时候,两眼蒙眬,好像他已经看见了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碧绿的草原上面,在枪林弹雨的缝隙里,战马抬腿扭腚,翩翩起舞。

    (有删改)

    【注释】高一凡是南洋一个巨贾的公子,他从国外大学毕业后,干了很多工作,都干不好。其父恨铁不成钢,将其送入军界,让他学做军需生意。后随国军起义部队到红军队伍参观。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一凡本是一事无成的阔少,在受到红军文艺感召后加入队伍,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最终获得大家认同。 B . 高一凡和方圆互生情愫,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之美,何连田对二人感情的态度经历了由排斥到接纳再到相助的转变。 C . 粮食枯竭时队伍也曾消沉,吃树皮草根时宣传队却像越活越精神,这种现象与同志互助有关,也与宣传队作用有关。 D . 主人公高一凡不是读者常见的战斗英雄,他以旁观者身份见证了红军的坚定乐观,让读者看到一个独特的长征故事。
    2. (2) 关于文中揭发何连田错误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七嘴八舌揭发错误和后文七嘴八舌创作战歌,都有集体向心力、凝聚力的体现。 B . 韦芷秋面对揭发主动认错,既是勇于担责的表现,也是他对何连田的一种保护。 C . 方圆的发言使大家沉默,是因为大家对何连田、韦芷秋的贡献与付出内心认同。 D . 高一凡大笑说明他尚未与大家建立同志感情,终结话题只是表达对方圆的支持。
    3. (3) 出色的文学作品往往展现出人物情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本文主人公高一凡对红军的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 (4) 战争是残酷的,而文学是温暖的。本文的故事背景是红军长征,却有多处让人读出暖意,请结合小说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