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下·平谷期末) 任务二:制作文物卡片

    这位同学最喜欢博物馆陈列的远古时期的玉龙文物,以下是他制作的文物卡片。

    名称:玉龙

    年代:红山文化

    这个玉龙是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吻部前伸上扬,梭形细目,鬣鬃飘举,卷尾有力,躯体卷曲若钩。虽无角、无肢、无爪,却极富动感。周身光洁,造型生动,雕琢精美。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首尾恰在一条线上。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在时空中飞翔了五千年。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龙的鳞片,舞动出中华文明的姿态,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标志性符号。

    《说文解字·鱼部》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最初,古人把龙想象为“百虫之长”,把龙当作保护神来崇拜,赋予龙种种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

    1. (1) 阅读文物卡片,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梭形细目”“卷曲若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玉龙眼睛细长、身体弯曲的外貌特征。 B . “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在时空中飞翔了五千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玉龙具有穿越时空的动感和历史久远的特征。 C .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龙的鳞片,舞动出中华文明的姿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D .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运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体现了龙种种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龙的崇拜。
    2. (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向全国人民表示祝福。“龘”在《汉典》中的解释为“龙腾飞的样子”。请你根据词典释义和文物卡片的相关内容解释成语“龙行龘龘”的寓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