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①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公议,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其众,时未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材料二: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我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

    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畴请为乡导,操从之,率兵出卢龙塞,水潦,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与虏遇,众甚盛。操辎重在后,披甲者甚少,左右皆惧。操登高而望,见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选自《百战奇略》)

    【注】①三征:指的是魏国的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讨诸葛诞A于寿春B王基始至C围城D未合E司马昭敕基F敛军G坚壁。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保全,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中的“全”意思相同。
      B . 临,亲临营垒,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中的“临”意思不同。
      C . 北,文中指失败,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的“北”意思相同。 D . 卒,文中指突然,与《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操征讨乌桓遇到了很大的内部阻力,事后他却厚赏劝阻征讨乌桓的部下,目的是鼓励他的属下要敢于进谏。
      B . 平定寿春后,司马昭给王基写信,极力赞赏他深谋远虑、从善如流。作者认为司马昭在胸襟气度上跟曹操有相同之处。
      C . 曹操亲征袁尚、袁熙,讨伐屡次在边塞作乱的乌桓军队。七月洪水泛滥,无路可走,他率军开山填谷,最后向东奔赴柳城。
      D . 曹操在遭遇突发情况时沉着冷静。敌强我弱时,他仔细观察,选派能征善战的张辽作为先锋,最终大败敌军,斩杀敌军首领。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田畴请为乡导,操从之,率兵出卢龙塞,水潦,塞外道绝不通。
    5. (5) 两则材料都讲述了统帅作战的用兵之道,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