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缸放在阳光充足的窗跟前或者菜园的中央。用不了多久,酱就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 , 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酱缸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它讨厌蚊虫,因此险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紗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会一路飞奔回家。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杆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都是小鱼。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