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东坡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 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 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 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 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 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 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文本二: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 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 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 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 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 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 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

    (节选自苏洵《广士》)

    1. (1)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断句处字母。

      夫材 A 之用 B 国 C 之栋梁也 D 得之 E 则安 F 以荣 G 失之且则亡以辱。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 B . 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C . 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D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 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 B . 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 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 C . 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 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 D . 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 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②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

    5. (5)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