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南充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毒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尧舜之理,辟四门,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工之徒,不能塞也,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则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唐贞观,太宗英武之资,能用贤良之士,时若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诸人,布列左右,得用贤纳谏之美名。君臣相得益彰,以成“贞观之治”。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材料二:

    太宗即位,拜魏征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让征征见帝 , 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显其德,君臣共治、国以富强;忠臣,已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按循法度,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多病,辞职,帝不肯。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帝使A温彦博B按讯C非是D然俾彦博E让征F征见G帝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以,表原因。与《谏逐客书》中“所以饰后宫”的“所以”意思相同。 B . 明,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何必劳神苦思”的“苦”用法相同。 C . “以英武之资”的“以”与《六国论》中“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以”意思不同。 D . 见,见面、探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的“见”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善于通过反思来警诫自己,他认为能够伤到自身的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因为“嗜欲”而造成了灾祸。 B . 魏征指出古代圣明的君主治国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开始,进而推及外物,自身治理好了,国家就不会发生动乱。 C . 魏征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处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虽不熟悉法律条文,但尽力遵照法规判决,众人心悦诚服。 D . 魏征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病重,太宗为其修建正屋,并亲自前去探望、

      询问病情,可见君臣情感深厚。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人君兼听,则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 (5) 魏征选择作“良臣”,他是如何按“良臣”的要求行事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