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泸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乙文

    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以自正。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魏徵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张子房,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终不敢复有开说。况陛下功德之盛,以汉祖方之,彼不足准。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开真言之路天下幸甚。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桓公谓叔牙曰:“盍起为寡人寿乎?'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出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太宗谓徵曰:“朕必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选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屡以安危A系意B方欲C纳用D忠良回开直言之路回天下幸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休,意思是喜庆、福禄,常“休戚”连用,如“休戚相关”,形容彼此关系紧密,福祸相关。 B . 景,大的意思,与《诗经·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景”意思相同。 C . 诚,表示假设,可以译成如果,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诚”意思相同。 D . 谢,道谢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含义不同。
    3.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一段开头接连使用了三个排比句,对仗工整,气势不凡,明确提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 甲文第二段更进一层,指出在功成之后容易纵情傲物,从而导致离心离德。隐约扣合现实,突出积其德义的必要性。 C . 魏徵既敢于直谏又善于进谏,其谏言逻辑严密,气势不凡。唐太宗也非常清楚魏徵直言敢谏对自己治国理政的意义。 D . 甲乙两文中的谏言都善于通过对古人具体事迹的分析达到劝谏君王的目的,多种论证方法大量使用,闪现着理性的光辉。
    4. (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②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

    5. (5) 甲乙两文都写了魏徵对唐太宗的建议,请概括两文建议内容的共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