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22年12月9日,湖南辰溪县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那天中午放学路上,两名初中二年级的女生对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女生扇耳光踹肚子踹腿,还边打边录像,十分嚣张。当时旁边围观的同学没有一个人上前劝阻。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它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而且校园欺凌也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人的同学会对被欺负的同学造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材料二】
城市校园与农村校园欺凌发生率对比表
地区行为 | 城市校园 | 农村校园 |
身体欺凌 | 19% | 20% |
言语欺凌 | 43% | 57% |
社交欺凌 | 34% | 48% |
网络欺凌 | 15% | 18% |
【材料三】
典型欺凌者: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行为上比其他同学突出。
被动欺凌者: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籍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受害者:性格内向、害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材料四】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里戈比:我不认为法律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功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它仅仅是在提醒孩子,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的。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他最初不能够这么做或者没有能力这么做,但这种报复心理如果长期存在下去,最后会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材料五】
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因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中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预防与应对。
美国:从2000年以来,开始立法严厉惩处校因欺凌行为。近年来,全美有约45个州颁布了反欺凌法,主要针对学校欺凌。并且,美国官方还设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美国还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校园安全管理计划,并且同时从学校、家庭、媒体等社会层面采取措施。
(材料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和督导暂行办法,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则建立了,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而在美国,除了通过立法来严厉惩处校园欺凌行为外,官方还设有专门的还制定了,并且同时从学校、家庭、媒体等社会层面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