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新昌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

     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自今年5月3日发射升空,历时30天,先后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等过程,嫦娥六号着陆月背,要为人类采集第一杯月背之壤。

        嫦娥六号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将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地面控制下,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此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同时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今年3月,鹊桥二号中继星提前到达月球轨道,确保嫦娥六号在月背不会“失联”,为地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尽管鹊桥二号中继星解决了通信难题,但不同于大片被月海覆盖的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地形复杂多变,有很多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谷,有密密麻麻的陨石坑。如果探测器着陆在一块大石头上,就会影响钻取采样工作,很有可能得不到月球深层次的土壤样品,同时也会给起飞上升带来巨大挑战。

    可供安全着陆的区域有限,如何让探测器拥有更高的着陆精度,实现“落得准”?

        首先,“选址”要准确。为了在“山脉中找平地”,嫦娥六号探测器出发前,科研人员在选址上下足了功夫。嫦娥二号探测器影像制成的全月7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及20米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产品发挥了作用,科研人员借助它们为嫦娥六号寻找坡度较小的平坦区域。

        其次,轨道设计有玄机。去往月背,嫦娥六号并不能沿着嫦娥五号开辟的道路前往,而是要重新选择一条最优轨道。这是因为嫦娥六号沿袭了“前辈”已有的构型布局和硬件产品,但着陆位置却由月球的北纬地区变为南纬地区。为了在不大幅调整探测器的构型布局和硬件产品的前提下,顺利化解因着陆点变化带来的朝向、姿态等问题,设计师们为嫦娥六号探测器重新设计了一条环月轨道,也就是“逆行环月轨道”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上的飞行方向与月球自转方向相反,无需调整探测器设计方案,就能保证它随时随地“能量十足”。

    设计师的巧思就藏在轨道设计之中。为了达到既调整轨道又不增加推进剂消耗的目的,设计师让嫦娥六号先后进行3次“刹车”——比嫦娥五号多了一次。这样可充分利用从月球捕获到下降前的20多天飞行时间,不断调整轨道参数,高精度瞄准着陆点,等待降落最佳时机的到来。

    在距月面约15公里处时,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在一台轨控发动机和多台姿控发动机的协同推动下,逐步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约1.6公里/秒降为零。其间,在距月面1.5公里时,嫦娥六号利用光学成像敏感器进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碍物;距月面仅100米时,嫦娥六号上的备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进行精确避障,精准识别选好落点。而后,嫦娥六号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最终平稳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从发射升空到成功落月,38万公里,30天抵达,900多秒惊心动魄的下降,嫦娥六号的表现近乎完美,如同体操选手在空中完成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难度系数动作之后,稳稳当当落地,为下一段“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选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4年6月2日,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概括嫦娥六号所负责的具体任务及需要突破的难点。
    2. (2) 文章在提到“鹊桥二号中继星”时,除了文字,还插用了图片。请根据文章内容概述“鹊桥二号中继星”的作用并分析以图配文的好处。
    3. (3) 回顾本学期所学课文《太空一日》,完成下表。

      比较阅读

      《太空一日》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

      相同点

      所写题材都是关于①方面的,介绍了较多的科学知识。

      不同点

      文体

      新闻

      内容

      用专业的知识、准确的数据给读者客观真实地介绍嫦娥六号如何成功着陆月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