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注】①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大夫。②颛臾,附属于鲁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③冉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④先王以为东蒙主,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⑤邦域,这里指鲁国境内。邦,诸侯封地。⑥夫子,指季康子。⑦费,季氏的封地。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A夫B颛臾C固D而近E于费F今不取G后世H必为子孙忧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也指国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社稷”是指后者。 B . 从文言特殊句式上来看,“何以伐为?”和《侍坐》中的“不吾知也!”是相同的,都是宾语前置。 C . “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的“焉”与《阿房宫赋》中的“盘盘焉,囷囷焉”中的“焉”意义用法不同。 D . “干戈”中“干”是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戈”是盾牌,文中“干戈”指军事战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记录了在鲁国王室衰微的年代里孔子和他弟子冉有的言论。 B . 孔子批驳了冉有的观点。用“虎兕”“龟玉”作比,论证了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C . 孔子主张用“修文德”的方式使远人归附,“文德”即礼乐教化,季氏采纳了孔子主张。 D . 文中三处反诘句“何以伐为”“ 则将焉用彼相矣”“ 是谁之过与” 使批驳力更强。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5. (5) 孔子为什么反对攻打颛臾?请用现代汉语简要概括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