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高歌

    采樵作[唐]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薜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①我向往着浸淫在自然怀抱里的人,尤其当高歌的樵夫背负薪柴打我眼前走过,我愈加欣羡他们单纯的快乐!

    ②亘古以来,似乎都是这样。有一群人拘泥在现实细节里气喘如牛,以明枪暗箭展开游戏,争夺较多的肉食,以及安稳的座椅。他们的喜怒都在这里,一生过得繁复且忙碌,最后携着华服及丰富的牲食向人世告别。

    ③能够终此一世经营现实的人,也值得感佩。他们使尽气力获得自己的酬劳之时,也帮助他人取得财富,虽然当他们这么做时,也许内心里并不曾发觉。

    ④另外一种人,似乎生来是为了观赏世界的。他们选择人少的行业,辛勤地为这一份工作付出别人认为不等值的力气,他们的收获少得可悯。也因此,他们保有更宽广的胸怀悠游在人世上、山林间,用一种单纯的语音与人交谈、问候,至于人的争伐、掠夺,他们不是看不懂,通常只是一笑置之,挥手,像挥掉天空里的一片乌云。

    ⑤他们的心像晴朗的天空,风雨如晦、浮云蔽日都是短暂的。

    ⑥我不免深思,什么样的恩赐能使人清静如此?什么样的磨石才能把尘埃、私欲磨得干净?如果经营世事的人值得感佩,对澄静的人,我愿意从内心里景仰。

    ⑦前一种人,我感佩他们尽力经营,使多数的人能安稳地守着家园。与妻小分食一日所获;对于后一种人,我景仰他们把生命拭得如此干净,让人在衣食碌碌之际,仍听得到天籁。

    ⑧深山里伐木的人,一定猜想不到我正在分享他们的快乐,单纯的快乐。

    ⑨他们日复一日,大清早赶到山里,替高山掀去雾幔,第一声斤斧的砍伐惊醒大树时,在我眼前的天空忽然飞出一群山鸟,盘旋、鸣叫,又窜入更深的密林。

    ⑩天空恢复安静,只听得到云移的脚步声,偶尔有一两句欢愉的高音从山腹传来,带着山与山互押的韵脚。我单纯地听着这些,心生感动,当物欲远离人的耳目时,人可以与高山、天空、古树进行愉快的交谈。山谷不善于对答,但从谷中回应来的人声,清爽得像一阵小雨。

    ⑪深山里工作的人,无法使用琐碎的语言,当他们想要叫唤不知去路的同伴时,只用简单的音节朝着四周发声:“喝——嘿——”大小山峦一起和声,“嘿——” 声音穿过山涧,涧水把声音交给大树,树叶张耳聆听,派露珠打醒树下贪歌的樵夫。樵夫也用同样的音节回答,树把声音交给水瀑,水把声音丢给山峦,山把声音交给找人的樵夫。

    ⑫“在哪儿啊? 你……”

    ⑬“在这儿啊? 我……”

    ⑭此时,不免觉得山峦们过于多嘴了,多重回音使两处的人耳朵都沸腾了。

    ⑮“在这……”唤人的樵夫们合力摇晃大树,鸟飞的地方。树被撼动的地方,就是人在的地方。

    ⑯“看到了……”那脱队的人只需朝着众声高歌的地方前进,终会找到熟悉的面孔。

    ⑰山内的险狭,是山鬼故意安排的陷阱,考核入山的人是否虚心。对以山为依靠的樵夫而言,长藤不就是指路的童子?瀑布不正是奉茶的仙女吗?

    ⑱当日暮西斜,一队歌声像流水一般从山里流出,掀开雾幔的人,替众山挂上黑纱帐,掌着月牙灯,回到人的村落。

    ⑲樵夫的腰际从来没有过多的粮食,但高歌的人,一身瘦骨比山更青翠,比水更清澈。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4年03期,作者简嫃,有删改)

    [注]①槎:竹木筏。②薜衣:指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裳。后借以称隐士的服装。③负:背,扛。这里意为拄、持。④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阅读提示]七下第三单元的导语,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把握文章重点。这篇文章,我们便从标题“高歌”入手,从五个路径解读文章内容。

    1. (1) [路径一:绘制“高歌”的曲谱]

      请结合文章⑨到⑱段,参照链接材料中的提示和示例,完成这段曲谱。

      链接材料:

      歌曲各主要部分简介

      前奏为歌曲开始,引入情境;主歌为描述背景,酝酿情绪;

      副歌是故事升华,高潮选起;尾奏是歌曲结尾,余音绕梁。

      前奏为斤斧的砍伐声,山鸟盘旋、鸣叫之声。

      为②

      为樵夫叫唤不知去路的同伴的互答之声,以及深山的和声。

      尾奏为④

    2. (2) [路径二:细品“高歌”的乐声]

      下列句子是如何塑造形象的?请根据提示,赏析第⑪段划线句。

      ① “喝——嘿——”(从描写角度)

      ②涧水把声音交给大树,树叶张耳聆听,派露珠打醒树下贪歇的樵夫。(从修辞角度) 

    3. (3) [路径三:勾连“高歌”的今昔]

      小江发现开篇《采樵作》与正文联系紧密,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采樵作》与本文虽处不同年代,但两者所描绘的樵夫形象却较为相以。 B . 《采樵作》的情感主旨与正文相似,都蕴含着对樵夫的欣赏与赞美。 C . 诗歌和正文都对樵夫的品质进行了直接评述。 D . 开篇引入诗歌《采樵作》,增添文章的诗意,与正文的诗化语言相契合。
    4. (4) [路径四:辨析“高歌”的手法]

      对比与欲扬先抑在作用上存在差别。请参考下图提示,结合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进行阐释。 

    5. (5) [路径五:理解“高歌”的内涵]

      请结合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樵夫的腰际从来没有过多的粮食,但高歌的人,一身瘦骨比山更青翠,比水更清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