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垫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15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 1.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2024年3月18日,重庆在各大媒体广泛征集“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请阅读华龙网《“重庆城市精神”何以凝练不凡气质?》一文片段,完成小题。

    独特的景观,能让人记住一座城市;而爱上一座城市,则需要更深层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镌刻在城市DNA中的城市精神。在一代代山城儿女的接续奋斗中,重庆的城市精神悄然生长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要从成长经历开始;而理解一座城市的精神脉络,同样要从城市的“成长经历”入手。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从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到可歌可qì的抗战文化、马革裹尸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一寸寸一步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塑造着重庆的品格。重庆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基础上,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红岩精神。因此,淬炼“重庆城市精神”,要把握红岩精神的核心,在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中萃取、提炼出具有广泛认可度和显著辨识度的文化标记。

    在烟火弥漫的日常处感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广泛而细微的市民日常,就是城市精神最直观的纹理。生动形象的方言,遍布大街小巷的各色美食,爽快热情的人际交往,坚韧顽强的奋斗身影,崇尚平等的家庭氛围……对于重庆来说,都是极具标志性的特征。看似不经意的烟火日常,蕴含着重庆人最深刻而普遍的智慧,最能击中巴渝儿女内心的共鸣。因此,淬炼“重庆城市精神”,要从烟火氤氲的当下去感知城市真实的温度。

    1. (1) 请为文段中的空缺处写出拼音或汉字。

      壮阔

      可歌可 qì 

      rèn 

    2. (2) 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 悄然生长 B . 源远流长 C . 马革裹尸 D . 感天动地
    3. (3) 请指出文段中划线句子的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
    4. (4) 表述语,即描述性的语言。在表述语征集的统计中,发现“红岩精神”成为“重庆城市精神”最具辨识度的关键词,如:

      A.承袭当年渝火气,敢攀红岩立人间。——重庆•薛亦风

      B.红岩励魂,巴渝风骨,承古开今,勇立潮头。——江西•陈慧兰。

      请从“开放”“团结”“创新”“勇毅”“奋进”“务实”等关键词中选择一个,写一句“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句式修辞不限。

      我选择 , 表述语:

  • 2.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请根据《海底两万里》和《骆驼祥子》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 (1) 阿龙纳斯教授的这条朋友圈的定位地点应该是: 。
    2. (2) 朋友圈留言的“分类狂魔”是: 
    3. (3)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骆驼祥子》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 3.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重庆的红岩精神。垫江县团委准备结合“红岩精神”组织一次以“天下国家”为核心的爱国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你用一句凝练的话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主题语。
    2. (2) 在主题活动之“红色故事巡回展”活动中,要为垫江籍红岩烈士陈鼎华做一块展板。请你参造红岩烈士江姐展板文案中的赞词,结合链接材料和人物生平事迹,为烈士陈鼎华展板写一段50--100字的赞词。

      江姐的赞词:你一次次昂首挺胸地走进审讯室,又一次次血肉模糊地被抬出来。你用信仰驱散了监狱里的恐慌与死寂。你用坚强,让站友们燃起了在狱中继续斗争的火焰。

      链接材料:红岩精神的内涵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 4.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古诗文积累;老师为七下所学的诗歌做了如下梳理,请你完善。

    唐诗:善言情

    宋诗:喜说理


    初唐

    时期

    陈子昂胸怀壮志,却受制于时空的无垠,生出“念天地之悠悠,①!”

    (《登幽州台歌》)的痛苦。

    登高望远,明理自修

    王安石初涉宦海,从身处高峰、风景澄明的景象中,明晓“②,③。”《登飞来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真谛,以此坚定志向。

    盛唐时期

    青年杜甫身逢盛世,写下“④,一览众山小”(《 望岳》),彰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然而安史之乱爆发,晚年杜甫经历战乱流离,在“⑤,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的萧索中道尽人生百苦。

    闲居漫游,悟理自励

    陆游遭到主和派的排挤打击,罢官闲居,但他在山间水畔的蜿蜒曲折中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⑥”。(《游山西村》)心生希望,以此自勉。

    中晚唐时期

    国家风雨飘摇,无论是“⑦,不问苍生问鬼神”里垂询的鬼神之事(李商隐《贾生》),还是“⑧,⑨ 。”(杜牧《泊秦淮》)中奏响的亡国之音,都是诗人暗讽当朝权贵昏庸无能的血泪之声。

    躬身入局,识理自警

    杨万里破除世人下山容易的惯性思维,以生动的语言描摹“⑩,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场景,以亲身体验警醒于人。

  • 5.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常羊学射

    刘基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 , 使虞人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 , 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释】①若:你。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小官吏。 ⑤起:驱赶起来。⑥旃(zhān):赤鱼的曲柄的红旗。⑦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⑧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大夫,善射。

    1. (1) 下面是文言词语的释义方法,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 字典查阅法:《古代汉语字典》中,“颔”的义项有:①下巴;②点头,表示同意。【甲】文中“但微颔之”中的“颔”应解释为“点头,表示同意”。 B . 参考成语法:成语“出尔反尔”中“尔”是“你”的意思,所以【甲】文中“但手熟尔”的“尔”也是“你”的意思。 C . 积累迁移法:由《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引”可知,【乙】文中“王引弓欲射”中的“引”可译为“拉”。 D . 语境推断法:根据【乙】文中“置一叶于百步之外”的后一句“十发而十中”,可以推断“置一叶于百步之外”中“置”可理解为“放”。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3. (3) 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归田录》、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土,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甲】文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艺。 C . 【乙】文中养叔说“如使置十叶焉,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说明其并不是善射之人。 D . 【乙】文中屠龙子朱讲了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常羊射箭的道理。
    4. (4) 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射箭,但所讲的道理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它们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 6.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高歌

    采樵作[唐]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薜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①我向往着浸淫在自然怀抱里的人,尤其当高歌的樵夫背负薪柴打我眼前走过,我愈加欣羡他们单纯的快乐!

    ②亘古以来,似乎都是这样。有一群人拘泥在现实细节里气喘如牛,以明枪暗箭展开游戏,争夺较多的肉食,以及安稳的座椅。他们的喜怒都在这里,一生过得繁复且忙碌,最后携着华服及丰富的牲食向人世告别。

    ③能够终此一世经营现实的人,也值得感佩。他们使尽气力获得自己的酬劳之时,也帮助他人取得财富,虽然当他们这么做时,也许内心里并不曾发觉。

    ④另外一种人,似乎生来是为了观赏世界的。他们选择人少的行业,辛勤地为这一份工作付出别人认为不等值的力气,他们的收获少得可悯。也因此,他们保有更宽广的胸怀悠游在人世上、山林间,用一种单纯的语音与人交谈、问候,至于人的争伐、掠夺,他们不是看不懂,通常只是一笑置之,挥手,像挥掉天空里的一片乌云。

    ⑤他们的心像晴朗的天空,风雨如晦、浮云蔽日都是短暂的。

    ⑥我不免深思,什么样的恩赐能使人清静如此?什么样的磨石才能把尘埃、私欲磨得干净?如果经营世事的人值得感佩,对澄静的人,我愿意从内心里景仰。

    ⑦前一种人,我感佩他们尽力经营,使多数的人能安稳地守着家园。与妻小分食一日所获;对于后一种人,我景仰他们把生命拭得如此干净,让人在衣食碌碌之际,仍听得到天籁。

    ⑧深山里伐木的人,一定猜想不到我正在分享他们的快乐,单纯的快乐。

    ⑨他们日复一日,大清早赶到山里,替高山掀去雾幔,第一声斤斧的砍伐惊醒大树时,在我眼前的天空忽然飞出一群山鸟,盘旋、鸣叫,又窜入更深的密林。

    ⑩天空恢复安静,只听得到云移的脚步声,偶尔有一两句欢愉的高音从山腹传来,带着山与山互押的韵脚。我单纯地听着这些,心生感动,当物欲远离人的耳目时,人可以与高山、天空、古树进行愉快的交谈。山谷不善于对答,但从谷中回应来的人声,清爽得像一阵小雨。

    ⑪深山里工作的人,无法使用琐碎的语言,当他们想要叫唤不知去路的同伴时,只用简单的音节朝着四周发声:“喝——嘿——”大小山峦一起和声,“嘿——” 声音穿过山涧,涧水把声音交给大树,树叶张耳聆听,派露珠打醒树下贪歌的樵夫。樵夫也用同样的音节回答,树把声音交给水瀑,水把声音丢给山峦,山把声音交给找人的樵夫。

    ⑫“在哪儿啊? 你……”

    ⑬“在这儿啊? 我……”

    ⑭此时,不免觉得山峦们过于多嘴了,多重回音使两处的人耳朵都沸腾了。

    ⑮“在这……”唤人的樵夫们合力摇晃大树,鸟飞的地方。树被撼动的地方,就是人在的地方。

    ⑯“看到了……”那脱队的人只需朝着众声高歌的地方前进,终会找到熟悉的面孔。

    ⑰山内的险狭,是山鬼故意安排的陷阱,考核入山的人是否虚心。对以山为依靠的樵夫而言,长藤不就是指路的童子?瀑布不正是奉茶的仙女吗?

    ⑱当日暮西斜,一队歌声像流水一般从山里流出,掀开雾幔的人,替众山挂上黑纱帐,掌着月牙灯,回到人的村落。

    ⑲樵夫的腰际从来没有过多的粮食,但高歌的人,一身瘦骨比山更青翠,比水更清澈。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4年03期,作者简嫃,有删改)

    [注]①槎:竹木筏。②薜衣:指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裳。后借以称隐士的服装。③负:背,扛。这里意为拄、持。④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阅读提示]七下第三单元的导语,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把握文章重点。这篇文章,我们便从标题“高歌”入手,从五个路径解读文章内容。

    1. (1) [路径一:绘制“高歌”的曲谱]

      请结合文章⑨到⑱段,参照链接材料中的提示和示例,完成这段曲谱。

      链接材料:

      歌曲各主要部分简介

      前奏为歌曲开始,引入情境;主歌为描述背景,酝酿情绪;

      副歌是故事升华,高潮选起;尾奏是歌曲结尾,余音绕梁。

      前奏为斤斧的砍伐声,山鸟盘旋、鸣叫之声。

      为②

      为樵夫叫唤不知去路的同伴的互答之声,以及深山的和声。

      尾奏为④

    2. (2) [路径二:细品“高歌”的乐声]

      下列句子是如何塑造形象的?请根据提示,赏析第⑪段划线句。

      ① “喝——嘿——”(从描写角度)

      ②涧水把声音交给大树,树叶张耳聆听,派露珠打醒树下贪歇的樵夫。(从修辞角度) 

    3. (3) [路径三:勾连“高歌”的今昔]

      小江发现开篇《采樵作》与正文联系紧密,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采樵作》与本文虽处不同年代,但两者所描绘的樵夫形象却较为相以。 B . 《采樵作》的情感主旨与正文相似,都蕴含着对樵夫的欣赏与赞美。 C . 诗歌和正文都对樵夫的品质进行了直接评述。 D . 开篇引入诗歌《采樵作》,增添文章的诗意,与正文的诗化语言相契合。
    4. (4) [路径四:辨析“高歌”的手法]

      对比与欲扬先抑在作用上存在差别。请参考下图提示,结合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进行阐释。 

    5. (5) [路径五:理解“高歌”的内涵]

      请结合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樵夫的腰际从来没有过多的粮食,但高歌的人,一身瘦骨比山更青翠,比水更清澈。

  • 7.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春天的到来,公园的长椅上“长”出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将公园作为临时的“快充站”。这种全新的放松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被称为“公园20分钟效应”。不少人分享了自己享受“20分钟”的表现:有人选择在公园发呆放空,听听虫鸟和鸣,看看花草树木;有人选择在公园小憩一会儿,他们把公园看作是一张免费的大床,只需带上野餐垫或铺件外套、放个背包,就可以席地而睡;还有人总结了“不结伴、不言语、不间断”三个原则,强调一个人独处才是重点。

    ②“公园20分钟效应"最早起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只需抽出短暂的时间来到户外,无需任何运动,就可以感受到放松。

    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公园20分钟效应”。对于易过敏体质的人群,花粉过敏、空气污染、蚊虫叮咬等问题可能使他们在享受“20分钟效应”时也受到伤害。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选择远距离欣赏和观看公园,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引发不适的自然环境。

    (改编自公众号“浙江宣传”2024.4.16)

    [材料二]

    ①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小而美的绿色空间逐渐增多,像小微公园、“口袋公园"等,都成为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活的过渡带。开门见景、下楼入园,让年轻人多了治愈的场所。近年来,中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长足发展且成效卓著,多数城市采取的“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的发展方式使得城市公园绿地供给总规模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一些原本收费的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还因地制宜增设了锻炼、休闲设施。相比出门旅游、住民宿、健身等疗愈方式,清净整洁的公园对人们来讲无疑更经济实惠。

    ②这看似简单的公园短暂停留,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魔力,能让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得以快速“充电”?

    ③当我们身处城市环境时,身边的人、事、物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信息噪音”,消耗我们的主动性注意力。而公园中有着潺潺流淌的水声、此起彼伏的蛙鸣等自然音,它们只消耗人的非主动性注意力而让主动性注意力得到恢复。聆听自然音后,高速运转的大脑得以小憩,注意力资源也终于得以重新分配。

    ④接触自然环境还能让人在心率、肌肉紧张程度、血压等生理层面均达到一个更放松的状态。同时,在心理层面,有研究显示,78.3%的参与者在游园后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显示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并伴随积极情绪的增加和唤醒水平的降低,这进一步解释了公因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

    (改编自杂志《环境与行为》)

    [材料三]

    如何让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也具备“公园20分钟效应”呢?我们可以参考生态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生态心理学认为,通过自然疗愈的方法,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为了更好的使用自然处方来达到身心疗愈,相关研究者提出让自然景观具有疔愈功能的三种方法:首先,自然景观要与日常工作区域有一定的距离感,使个体远离压力源、实现“短逃离”的目的。其次,自然环境要注重植物的排列组合,关注不同植物之间的生态联系,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外观特性,进而实现四季皆景的艺术配置效果。最后,自然环境要让个体体验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例如体验植物栽培和动手劳作、在树林里散步等都能改善个体负面情绪。

    (改编自陈依苓的《自然疗愈处方》

    1. (1)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易过敏体质的人群,可以选择远距离欣赏和观看公园来享受“公园20分钟效应”。 B . 由表1可知,从2018年到2023年,中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逐年增加。 C . 公园中产生的自然音和城市环境的信息噪音,会消耗人的主动性注意力。 D . 自然疗愈法可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2. (2) 根据材料一,解释何为“公园20分钟效应”?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公园20分钟效应”流行并有效的原因。
    4. (4) 下图是某中学校园的绿化平面图,为使校园自然景观也具备“公园20分钟效应",请结合相关材料,给校园绿化设计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四、作文(55分)
  • 8. (2024七下·垫江县期末) 写作题

    ⑴人生的路上,总会有许多迷茫无助的时刻,但却总有点点星光,指引我们前行,就像阿长、老王和梨花姑娘,他们平凡如微尘,却不啻微光,造炬成阳。这些微光是藏在那本粗拙《山海经》里的关爱,是藏在那包香油和鸡蛋里的友善,是藏在那间简陋茅屋里的美德……这些普通人,与我本无血缘亲情,却温暖着我,激励着我。

    请以“藏在里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含作文导语)。

    ⑵不少同学认为只要努力搞好学习就行了,劳动对于中学生没有什么意义,为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请以“小劳动,大教育”为话题,撰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周一学校国旗下的讲话。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含作文导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