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蔚然”“翼然”“颓然”中的“然”都表示“……的样子”。 B . “云归而岩穴暝”的“暝”、“晦明变化”的“晦”,根据其部首是日,可推断其意思跟太阳有关,两者在文中都是“昏暗”的意思。 C . “丝竹”在“无丝竹之乱耳”中是“乐曲”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非丝非竹 ”中的“丝”和“竹”也是“乐曲”的意思。 D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第一段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展示了滁州环山、琅琊蔚秀、酿泉泻峰和亭临泉上等四幅图画。 B . 文章第二段按照景物由低到高的顺序,描绘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C . “乐”贯穿全文,主要表现在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和太守之乐。 D . 本文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从中可看出他因被贬而纵情山水,逃避现实,在醉乐中寻求慰藉。
    4. (4) 曾巩在《醒心亭记》中谈及他对欧阳修之乐的理解,你认为他是否真正懂得欧阳修之乐?请联系选文及链接材料进行分析。

      【链接材料】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 公乐也。一山之隅 , 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北宋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公:即欧阳修。②吾君:这里指宋仁宗。③无为:清静而无所事事。④给(jǐ)足:富裕,丰足。

      ⑤且良:泛指有才能。⑥夷(yí)狄(dí):泛指少数民族。⑦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鸟兽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⑧隅(yú):角落。⑨岂公乐哉: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⑩寄意:寄托自己的心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