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居忆伟人
①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现在已经向公众开放。在这座幽静古朴的小院里,李大钊的半身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②院子不是很大,但是很温馨。那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李大钊看着仿佛被铺上一层厚棉絮的地面,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地说:“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用手轻托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慈祥的目光从晶亮的镜片中透出来。他笑意盈盈地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老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
③随后,他招呼孩子们拿上簸箕和扫帚到院子里去。他对孩子们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说完,他率先俯下身子挥起扫帚开始扫雪,一边扫一边给孩子们讲新奇的故事。孩子们也跟着扫起来,不仅不觉得冷,反而是越扫越带劲儿……
④院子的西厢房里放置着一架黑色老式风琴,那是李大钊带着儿女从小市场里淘回来的。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李大钊稍有空闲,便会用音乐来(陶冶 陶醉)他们的心灵。夏天的晚上,李大钊常把孩子们喊进书房,教他们唱《国际歌》,并讲解歌词的意义。他还叮嘱孩子们,唱的声音不能太高,不能让街上的警察和暗探听见。听了父亲的话,孩子们都(满意 会意)地点点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将全部的情感都融入歌声里了。孩子们都深受感染,动情地唱了一遍又一遍。
⑤这座承载(zǎi zài)着李大钊和家人欢声笑语的小院,也见证了他“铁肩担道义”的革命情怀。
⑥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八国通牒(dié),数千学生和群众来到天安门召开(zhāo zhào)国民大会,会后前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游行请愿。
⑦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参与部署了这次活动。游行队伍中,李大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神情庄重而严肃。
⑧反动政府无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正义要求,疯狂地向示威群众开枪扫射。面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群众疏散。眼见有几个受伤的青年倒在了地上,李大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他们搀扶起来。他环视四周,沉稳地组织其他人掩护伤员撤离。
⑨随后,李大钊组织召开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斗计划……
⑩多少年过去了,如今驻足于这座清幽古朴的院落,凝视着李大钊的半身铜像,我们仿佛依然可以看到他那高大的身影:身着一件灰布旧棉袍,戴着眼镜,儒雅而有风度。平静而慈祥的脸上,目光总是那么坚定……
承载(zǎi zài) 召开(zhāo zhào)
①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李大钊稍有空闲,便会用音乐来(陶冶 陶醉)他们的心灵。
②听了父亲的话,孩子们都(满意 会意)地点点头。
目光炯炯:
① ② ③部署、参加游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