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莲花塘到万古堂(节选)ㅤㅤ
①万古堂小学在山的那一边。从莲花塘到万古堂的山腰,隐约有三条小路。
②第一条路,从塘塍上陡坡,迎面是一棵大梨树,树身上吊绑着大垛的干稻草,是牛儿们过冬的草料。悬在空中,不渥堆,不腐烂,总有太阳的味道。牛儿扬着脖子,用嘴撕扯树干上的草们,不多吃,不抢吃,想必是知道须留些个,待大雪封山、草料短缺的日子再吃。过了这棵大树,是一棵棠棣,树上有刺如锥。小时候爬树,胳膊腿儿虬在枝丫间嬉戏,谁的屁股不小心被刺扎着了,一定是锥心地疼、嗷嗷地叫。棠棣春末开花,艳艳灼灼,花簇紧致,秃秃的果儿不大,却是成双成三地扎在一起。读到《诗经•棠棣》里的“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方悟古人以棠棣喻兄弟之情的由来。经过这两棵树,沿山脊一直走,顺坡下去就是小学的菜园子。地里的青黄瓜、红番茄们等不到成熟,就被孩子们摘了充饥解渴。
③第二条路,从村牛栏屋的侧面上斜坡,一片桐树林,连着一片李树林、梨树林。不上课的夏日,爬上粗壮的油桐树,四仰八叉地横躺在阔叶粗枝间读书,有知鸟声陪伴,可以忘了时辰,不闻大人疾呼声。春雨蒙蒙,小路上李树开花一片白,含烟带雨,娇翠素静。清明时节,早起上学,忽见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花瓣雨,春泥路,顾盼贪玩不思学。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到学校的公厕一一山村现代文明的稀有标志,厕所内外满是孩子们的涂鸦。
④第三条路,爬莲花塘后山坡,上竹林,翻山包,沿山腰荆棘路,走过一片墓地,直达学校的背后。这条路虽近,孩子们却很少走,一分窄,九分怕。
⑤乡下孩子,有脚就有路。有家住京广线边上架桥郑家的同学,每天能看到京广线上的火车“况且况且”地开过来,“胡吃胡吃”地开过去,我特羡慕他们,还专门到郑姓同学家里夜宿,听火车的声音。他们上学路远,要穿过宽宽的田畈,一不小心被漫天的油菜花、无边的紫云英、① 牵绊了眼和脚,或者一不小心被② 逗起了玩兴,或者一不小心想在③ 洗个澡,上学一准儿会迟到。也有走得更远的,有一个男生,家住茅山张家,总是打赤脚或穿草鞋——除非是落雪结冰凌的天儿才穿球鞋。放学路上要翻几座山包,沿清澈可见游鱼水草的南渠走一阵子,过桥后拐进山谷,沿碧绿的水库一侧山路上行,再顺着曲曲折折的溪沟上坡,在青石板台阶上呱嗒呱嗒地独行,缘长长高高的天路登顶,回到修竹茂林中的家。
⑥道阻且长,年复一年,行则将至,路在前方。庄稼青黄接继,孩子们接茬成长。他们脚下的路,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万古堂小学。
(原文《从莲花塘到万古堂》发表于《人民文学》2024年第三期,作者刘汉俊,赤壁人)小语想根据本文拍摄“乡村孩子的上学之路”纪录片,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A.泥塘边的温泉氹里
B.路边小港小汊的鱼儿虾们
C.满畈金黄的稻海麦浪
小语:我真羡慕那个年代乡村孩子的生活啊,不上课的夏日,可以躺在油桐树上读书[事例],那么自由自在[感受]。
小文:我也很羡慕他们, [事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