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
①2004年1月,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先后登陆火星,进行了一次探测旅行。但是,这种旅行不是光有机器人就足够了,我们对这颗遥远的星球早已望眼欲穿,对亲临火星的探险从来就没有死心过。
②然而,那些希望不久就玩一把火星旅游的人最好还是回到地面上来。因为不论是旅行期间还是着陆以后,都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问题、难以承受的艰苦生活以及人身健康的诸多风险,这种超长途旅行的实现尚遥遥无期。
③首先,目前的推进方法不适合一个如此遥远的旅程,能达到这种技术要求的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科学家考虑要使用原子发动机,但这一设想目前还处于样机阶段。由于排除了带足用于返程的碳氢燃料的可能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太空旅行者到达火星的两年前,必须先发送一个装备有小型原子喷气发动机和液化氢油箱的返程飞行器到火星上去,以便利用火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来合成碳氢燃料。但这一设想还只是在实验室里行得通。若要把人的生命悬系于这样一个系统,则无论如何是靠不住的,因为这当中完全可能发生技术事故,无法确保万无一失。1960年以来,地球向火星发射自动探测器共有32次,基史2/3.因技术问题遭到失败。事实上,在关键技术领域,一切都还在试验当中。
④另外,要知道,根据火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的位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5600 万千米,最远时可达4亿千米。这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仅单程旅行就要耗时一年,加上返回还要翻倍。想想看,往返路途两年,还要在那里逗留数月几个人就混挤在总共25立方米空间的太空舱里是什么境况:只吃航天冻干食品;饮用从尿液中回收的再循环水;加之火星灰尘非常细小,四处飞扬,无孔不入,尤其是在刮起时速300千米的狂风时,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防它。
⑤无线电通信也成了难题。“火星上气温是多少啊?”“-120℃。”以光速传播,太空旅行者与地球上的朋友之间这种最平常的通话也要花上大约两个半小时。
⑥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持续影响也不可小视。出了太空舱,太空旅行者会有好几天不能行走。除了心血管系统的衰弱,几乎完全失重所导致的器官消融、骨骼脱钙,仅执行一次这样的任务,宇航员周身的骨骼就可达到骨质疏松的极限,很平常的碰撞就会造成股骨、颈骨骨折。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打算设计一种人工重力飞船,太空旅行者同时还要以每天坚持肌肉锻炼。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完全抵消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⑦因此可以说,火星旅游还远不是可以预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