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上·梧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 “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 “投诸渤 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即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 , 万仞回互 。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 ,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

    (节选自丘鸿渐《愚公移山赋》)

    【注释】①纠纷:此处义同“垒聚”。②回互:互相遮藏。③爱:语气词。④谆谆:年老无力的样子。⑤湫(jiǎo)隘:低洼狭小。⑥祁寒:大寒。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九十      且:

      杂然相      许:

      置土石      焉:

      石垦壤      叩: 

      老氏之志      激: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②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

    3. (3) 两个语段都写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 [甲]语段是“”。 [乙]语段是“”。(请用语段中的句子回答)
    4. (4) 【甲】【乙】语段都写到太行山、王屋山的高大,但声但两个语段的详略安排和

      文都风格却不同,请你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